黃芷瀅:11.22以古論投資!古代有錢人的投資理念和經營之道
投資之道,以史為鑒。以古論投資,感悟真正頂.級的投資理念和投資之道。
投資是一種計劃:投資是計劃而非一夜暴富,提到投資計劃,我們不禁又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元末明初的巨富沈萬三。這個人在當時也是出了名的富甲天下,無人不知。那么,沈萬三的巨額財富如何而來的呢?
根據記載,一方面,他一生中不停的開墾農田,置辦家宅。放到現在來講,就是有錢了就拿出來做投資,而且是有計劃地持續做房地產投資。這樣一點一點的積累,到后面就成就了他“田產遍于天下”的赫赫聲名。另一方面,他與海外通商,發展貿易,不斷的把中原的東西賣到海外又換回海外的珍品拿到中原來賣。時間久了,就積累了大量的資源與錢財。
沈萬三的發跡過程其實并不傳奇,他的發跡完全是一步一步有計劃地走出來的。沒有他不斷購買田宅,沒有他不斷做貿易,就沒有他后來的財富。
一個聽的耳朵都要起繭子的關于投資的計算:每月存1000元,年利率20%,復利計算三十年后本息合計會超過1700萬。這個計算雖然只是理論值,但是卻告訴我們有計劃地持續投資的重要性。
投資是一種堅持。歷史的年輪經歷了春秋戰國、元末明初,隨著光陰的推移,步入清朝,又一個富可敵國的財富英雄出現了,他就是晉商的杰出代表喬致庸。喬致庸家境原本就相當富裕,家族經營茶葉、絲綢等生意,在當時已經小有名氣。喬家原本沒有涉足票號生意,當時在山西已經有了其他票號。但是在喬致庸經商的過程中,發現了匯兌的潛力。于是喬致庸開始有了一個理想,就是“匯通天下”。這個理想,相當于今天的銀.聯。
票號生意對于喬致庸來說,原本也沒有什么經驗的,而匯通天下對當時已經存在的票號都是不敢去想的事情。在將這個偉大理想變成現實的過程中,喬致庸其實是遭遇了很多困難的,包括那些原有票號的排擠,以及清朝朝廷的責難,但這些都沒有讓喬致庸退縮,因為喬致庸已經把“匯通天下”作為自己的理想,堅定不移。最終喬致庸把這個事情辦成了,也因此成為了富甲一方的首富。為自己,為晉商贏得身后百年盛名。
所以,在計劃之后,付出的一定是堅持。沒有堅持的計劃,其實如同于沒有計劃。
投資是一種眼光。呂不韋如此、沈萬三如此、喬致庸亦如此。這里我們再提到一個當代韓裔日本人,他叫孫正義。
孫正義在成立軟銀之前,先模擬自己想成立的事業,分別編制出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還依據時序的不同,編出不同形態的公司組織圖,作出沙盤推演。最終孫正義成立了軟銀。現在的軟銀擁有日本三百多家企業,遍及美國、歐洲重要的合資或獨資企業,轄下關系事業、創投資金和策略聯盟等一切資產,超過四百億美金,躋身日本前十大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