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在此情況下,投資理財成人們閑錢最好去處。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理財渠道,普通老百姓之所以理財,無非就是為了能更好地管理口袋里的錢,讓資產流動起來,更多是為了短期利益;富人理財,是為了使資產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更多是為了長期利益。而P2P、股票、房地產、基金、銀行、保險、期貨等則成為了人們最為常用的投資理財工具。
就市場整體情況來看,經濟水平的提高,推動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讓理財產品越發地復雜化,理財市場這潭水也越發地渾濁起來。近年來,在理財市場上,各種騙局層出不窮,騙局的頻頻出現在阻礙投資理財市場向前發展的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了“血的教訓”。
“不良平臺”多,投資者防不勝防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個人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漲至188萬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漲至200萬億元。個人可投資資產的不斷增多,意味著市場對投資理財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市場的大需求下,投資理財市場規模是越做越大,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本的不斷入局,問題也隨之而來。
現在在理財市場上有不少通過某種手段騙取投資者對其進行投資,以此來獲得收益的“不良平臺”。為了提高產品知名度,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產品,會瘋狂打廣告,甚至有的還會找明星站臺,在降低了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之后,開始實施“收割計劃”。如此前的某租寶、錢寶網就是如此,正是這些“不良平臺”,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
如今,在理財市場上處處可見“不良平臺”的身影,讓投資者防不勝防。在投資初期,這些“不良平臺”會通過拆東墻補西墻,即拿新投資者的錢來支付老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給投資者制造賺錢的假象,從而騙取更多的投資。此前P2P的頻頻爆雷,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隨著越來越多問題平臺被爆出,導致現在市場上投資理財產品雖有千千萬,但能讓投資者放心投資的寥寥無幾。
高回報只是浮云,高風險才是真相
對于投資者來說,之所以選擇投資理財除了想要應對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讓資產能保值增值之外,還因為投資能給他們帶來相應的回報,而回報越高的理財產品則越受投資者歡迎。但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夜暴富終究只是一場夢。
如今,投資隊伍是越來越壯大,同時,理財產品也是越來多。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加入到“我方陣營”,不少理財品牌給人們“畫大餅”,讓投資者相信其只需要承擔極小的風險,就能獲取大收益。在高回報的利益驅使下,不少投資者抱著僥幸心理入局。但所謂的高回報不過是浮云,高風險才是本質。
較為典型的就是原始股騙局,“有心人”在畫一個IPO上市“大餅”之后,再對投資者保證上市失敗就高息保本回購,看似穩賺不賠,實則投資者正一步一步掉進陷阱。而所謂的原始股騙局就是通過給投資者高額的利潤承諾,吸引大量投資者購買原始股,成為隱名股東,并且有的中介機構還通過打造“股權眾籌”融資平臺,非法發行股票,從而騙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