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救市烏龍”之后,證監會又開會了!這有點像“狼來了”的劇情,第一次,群情激奮,第二次,就有些半信半疑了。雖然下午大盤的確迎來了反轉,但畢竟最敏感的創業板只紅了區區0.1%。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若沒有之前的“烏龍”,若周五那天的“救市”傳言出現在下午,市場的力度會遠超現在。顯然,背后的用意是意味深長的。
神秘的會議:時間是2018年8月20日上午。
為什么選擇這種時候?
江子陽認為,這是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地”,但又不得不扶一把的時間點。其一,這個位置已經威脅到了2638“救市底”,屬于敏感帶。其二,這位置又缺乏吸引力。
道理很簡單,北京時間2018年8月21日中美馬上就要談判了,貿易戰是不是會實質性升級,尚未可知。大資金何必非要冒這個險,等“拆彈”之后再動手不就完事了嗎?
這行情,錯過兩天,難道大盤能給你漲天上去?何況《人民日報》周五還發了篇文章,明確表示“認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我們不退,美國也不退,這談判還能有個好嗎?最后就形成了一種缺乏交易“激情”的狀態,如果這時候不放點風,指望市場自己好轉,顯然是不現實的。
分析師的建議,可笑而無奈?
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無論是什么分析師,他們的任務都是引導市場情緒的。信心,比金子都貴,但你換個角度看,給信心,終歸還是“最便宜”的救市方式。
如果說監管層的“救市包”里有一百種武器,那么今天掏出來了就是一把最不起眼的“小匕首”罷了,距離使用真金白銀“核武器”還早。
救市成為最后一根稻草!誰也不想成為罪人!
而監管部門現在尚未作出任何表態,這明顯是不想成為市場反彈的“背書人”。救市這種事,雖然聽起來是為了散戶好,但實際效果可未必如此。
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08年降印花稅,反彈不過一周,最終又從3500點的高度完成了一次腰斬。那些因為“救市”消息又殺回去的人,估計會恨死“政策底”了。
模棱兩可就是最好的答案!
所以,不表態就是最好的表態,畢竟誰都不愿意成為那個被散戶唾棄的“歷史罪人”!
當然了,咱們的媒體們已經表態了無數次了,大家的耐心也被耗光了,也不缺這一次“領導表態”。
官媒互懟造成什么后果?
從《經濟觀察報》的“研究救市”到《上海證券報》辟謠,接著《中國證券報》再放“曖昧”,《證券時報》又立馬跟上“降低預期”。
說好的團結的官媒們,為何一時間變得如此“不和諧”?這欲拒還迎中的“曖昧”,用意頗深!
今天江子陽公重號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本文能夠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動力,你們的支持,才是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