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斬獲金棕櫚獎。
據新華社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第71屆戛納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獲評委會大獎。影帝、影后分別歸屬《犬舍驚魂》、《小家伙》的男女主演,保羅·帕夫利科夫斯基憑借《冷戰》獲得最佳導演。
不過也有遺憾,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場刊評分創下史上最高,但顆粒無收。第五次沖擊金棕櫚的賈樟柯,也未能獲獎。
同樣落空的還有入圍“一種關注”單元的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不過,中國導演在短片單元的表現依舊亮眼。繼去年中國導演邱陽的《小城二月》獲得短片金棕櫚之后,今年魏書鈞導演的《延邊少年》獲得了“短片特別提及獎”。
獲金棕櫚的《小偷家族》
國內有望引進
《小偷家族》是日本影史上第五座金棕櫚,前面四座分別是1954年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80年黑澤明的《影子武士》、1983年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1997年今村昌平的《鰻魚》。
今年55歲的是枝裕和,和賈樟柯一樣,在戛納也有十幾年的征程。
2001年《距離》入圍主競賽,2004年《無人知曉》柳樂優彌獲得影帝,2009年《空氣人偶》降級入“一種關注”單元,2013年《如父似子》獲評委會大獎,2014年《海街日記》入圍主競賽,2016年《比海更深》又去了“一種關注”。
這次,《小偷家族》終于獲得金棕櫚。
該片是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家庭結合殘酷社會現實題材,講述了一家人生活貧窮,只能靠偷盜來貼補微薄薪水,但所有家庭成員都過著快樂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個意外事件暴露了他們最為可怕的秘密。
在談到為何依舊以家庭為題材進行創作時,是枝裕和表示,家庭故事一直非常吸引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家庭的理解也逐漸產生了變化。
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切特稱《小偷家族》“完全擊中我們的心”。
評委張震表示,《小偷家族》是個悲情故事,題材特別,他用了侯孝賢導演《悲情城市》中的一句對白,“當時不覺得殘酷,只是一樣好玩。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是殘忍的,但這就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面,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
是枝裕和去年入圍威尼斯的《第三度嫌疑人》,今年3月曾在國內影院上映。
錢報記者昨日獲悉,已有國內公司買下《小偷家族》版權,電影有望在國內上映。
中國電影各個單元開花
新人在崛起
雖然中國電影這次在戛納拿獎不多,但新人老人的作品出現在各個單元,數量多口碑好,令人欣喜。
在短片單元,90后年輕導演魏書鈞的《延邊少年》獲得了“短片特別提及獎”。
后臺采訪時,魏書鈞表示,這個短片故事的靈感,來自他去延邊的一次旅行。
他試圖講述的是一種青年人都曾經歷的內心成長。
情竇初開的年紀,難免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非常不得法。此外,他還試圖展現青年人渴望逃離既定生活,向往遠方的共性。
在“電影基石”單元,申迪的學生作品《動物兇猛》斬獲二等獎。申迪是一位1994年出生于東北小鎮的姑娘,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
可以說,這些年輕人是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
賈樟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江湖兒女》雖然沒有拿獎,但受到了媒體和業內人士好評,被贊保持了固有水準。
畢贛入圍“一種關注”單元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名列戛納綜合評分榜前十名,60分鐘的3D長鏡頭成為關注熱點。
王兵導演的長達8小時的紀錄片入圍“特別展映”單元,也大受歡迎,一度名列戛納綜合評分榜第一名。
第六代導演章明的《冥王星時刻》入圍“導演雙周”單元,評價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