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乾財經學炒股MSCI 即將在5 月14 日宣布其指數體系納入A 股第一步的細節,并于6月1 日正式實施。
MSCI 指數:
是國際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指數,旗下有多只產品,所謂A 股納入MSCI 是指將A 股納入到MSCI 新興市場指數這一主力指數產品中。從歷史上MSCI 新興市場指數成份與占比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新興市場經濟力量的變遷。
最近二十年最為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國經濟的崛起,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任何一個國際指數不包含中國股票是不完整的。從這個角度來說,MSCI 新興市場指數納入中國A 股是歷史的必然。
1: 納入時間表:
MSCI 將在今年5 月14 日公,6 月1 日正式實施納:入A 股的第一步,納入比例為2.5%;MSCI 將在今年8 月13 日公告,9 月3 日實施納入A 股的第二步,納入另外的2.5%一共達到5%。
2: MSCI 中國指數體系主要變化:
由于納入A 股,新MSCI 中國A 股指數成分將包含互聯互通機制覆蓋的大/中盤A 股,原MSCI 中國A 股指數變更名稱為MSCI 中國A 股在岸指數。
3:資金流入的規模有多大:
估算在5%的納入比例下A 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亞洲市場指數的權重分別為0.8%/0.1%/1.1%。考慮到全球追蹤上述指數的資產規模,我們估算MSCI 納入A 股帶來的潛在資金流入規模約為212 億美元,5 月和8 月的資金流入規模分別為106 億美元。
這里的估算包含了主動型以及被動型資金。納入時實際資金流入規模可能與估算值存在一定差異。從中長期來看,參考韓國和中國臺灣市場開放的經驗,我們預計未來5-10 年海外資金每年流入A 股市場的規模可能在2000-4000 億元左右。
從 A股“入摩”成分看海外資金偏好 股“入摩”成分看海外資金偏好
去年宣布股票A股納入之際,MSCI給出一份222個A股標的的名單;今年3月,官網更新了一份235個標的的名單;最終的方案預計在5月14日公布。我們將235版本和222版本進行比對可以看到,新名單增加格力電器等30個標的,剔除奧飛娛樂等17個標的。
比較新增標的和剔除標的,我們發現最顯著差異在于市值規模。新增的30個標的平均市值是773.09億,中值550.62億;剔除的17個標的平均市值319.99億,中值282.28億。這一修改過程也較大程度反映了海外資金對規模和流動性的偏好。
MSCI增加以及剔除的標的:
在目前的版本中,大金融板塊的非銀、銀行、地產仍占據較大比重,且在這一次成分股的調整中,標的數量進一步增加。其他靠前的行業還有醫藥、交運、公共事業等。軍工和化工被剔除的標的最多
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表示,內地和香港從5月1 日起互聯互通額度擴大,將把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
提升互聯互通單日額度更多出于MSCI 納入A 股的考慮,未來超預期內容可能集中在兩步走改為一步走納入A 股、提升市值納入因子和增加中盤A 股指數成分。
A 股納入MSCI 影響:
股票市場外資占比增加,投資者結構優化。當前全球范圍內有高達10.5 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追蹤MSCI 指數,隨著A 股納入MSCI 進程推進,納入指數的標的數量不斷擴大以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提升,海外投資者的持倉與交易額占比將有顯著提高。當前我國A 股市場機構化程度尚不足夠。
機構投資者(除去一般法人)一般可以歸為六大類,分別為公募、保險和社保、私募或自有、匯金證金、QFII 和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與全球市場相比較,A 股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總市值比值居中,機構投資者/流通市值比值靠后。隨著海外機構增量資金進入A 股,A 股市場國際化程度會逐漸向海外成熟市場接近。
納入標的超預期,關注醫藥生物、地產、傳媒、計算機和有色行業。若MSCI 宣布指數成分納入中盤A股,則新增中盤A 股標的有望率先迎來主動型增量資金布局,構成預期差。如果考慮新增納入的中盤標的,根據2017 年6 月MSCI 國際A 股指數成分,中盤成分股中醫藥生物、房地產、傳媒、計算機和有色金屬等行業的市值占比相對靠前。
被納入MSCI 的A 股前十大權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