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滬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自3月13日落地實施已有一周,新增納入的1034只標的普遍受資金關注。
據證券時報記者估算,在新增納入的滬深港通股票中,有11只股票獲北上資金凈買入金額超億元,其中,舍得酒業、禾邁股份、晶科能源等獲凈買入金額超2億元。
東興證券表示,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速推進,港股通和滬深股通的逐步擴容將成為重中之重,國內權益市場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改善,A股將引入更多價值投資資金,中長期利好資本市場。
多股上周漲超20%
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滬深港通先后將同股不同權公司、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科創板股票和ETF納入標的范圍,同時取消總額度,雙向提高每日額度,優化兩地交易日歷安排等,不斷優化互聯互通機制,為境內外投資者參與不同市場的投資提供便利。
此次擴容,滬深港通新增納入標的超過千只,也是是史上最大規模雙向擴容。滬市方面,滬股通股票基準指數由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擴展為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覆蓋將由滬市大、中盤股票進一步拓展至中、小盤股票,且每個行業可選取的股票不再受數量等限制,成份股數量大幅提高。從名單上看,符合納入條件的滬股通股票共有1192只,市值合計51.11萬億元,市值覆蓋率90.94%。
深市方面,深股通股票基準指數由現行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中小創新指數擴展為深證綜合指數,基準指數成份股基本覆蓋全部深市股票,成份股數量較擴大前的1000只大幅提高。從名單上看,符合納入條件的深股通股票共有1336只,市值合計30.16萬億元,市值覆蓋率86%。
港股通方面,本次滬港通下港股通標的納入市值50億元港幣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范圍擴大至與深港通下港股通標的保持一致,同時港股通首次納入4家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
從市場表現看,雖然新納入的1034只股票普遍實現資金流入,但短時間內的市場表現并不同。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1034只股票中,341只股票上周實現上漲,其中,寒武紀-U周漲幅超30%,易點天下、彩訊股份、中油工程、萬通發展等周漲幅超20%。
與此同時,也有新增納入股票在北向資金流入的情況下,股價仍大跌。例如,紅相股份上周獲北向資金凈買入156.10萬股,但股價周跌20%以上。拱東醫療上周獲北向資金凈買入26.91萬股,股價同樣周跌超20%。
新能源等賽道股受關注
股價表現是多方面資金運作的結果,其中作為市場的風向標之一,北向資金在新增納入的標的中買入了哪些股票,更受市場關注。
據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受北向資金青睞的股票仍主要以新能源、白酒、醫藥等賽道股為主。舍得酒業上周獲北向資金凈買入140萬股,以周成交均價估算,凈買入金額達2.54億元。禾邁股份、晶科能源等光伏賽道上的股票也獲凈買入2億元以上。
宇通客車被新增納入滬股通標的后,連續5日實現凈買入,合計凈買入1903.90萬股,以周成交均價估算,凈買入金額達1.90億元。
儲能賽道上的盛弘股份、中藥板塊股票佐力藥業、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U、高鐵第一股京滬高鐵、礦山服務第一股金誠信等同樣獲北向資金上周凈買入1億元以上。
從持股變動比例來看,不少股票獲北向資金增持股數占自由流通股本比例較大,其中,歐克科技上周獲北向資金增持75.36萬股,占比4.52%;金龍羽獲增持350.26萬股,占比3.34%;佐力藥業、慧博云通、易點天下、通潤裝備等持股變動比例超2%。
調整機制不斷優化
此次滬深港通股票大量擴容的同時,調整機制也在不斷優化。為降低標的股票頻繁調入調出的情況,滬深股通設置調出條件低于調入條件的調整緩沖機制。
《實施辦法》修訂后,滬深股通股票設置半年度、月度定期考察機制和臨時調整機制。
一是設置半年度定期考察機制,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對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深證綜合指數成份股進行考察,一般于次月公布標的名單并實施調整(遇節假日將做適應性調整,具體時間以聯交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相關公告為準)。
二是設置月度考察機制,每月末對當月新納入上證A股指數、深證綜合指數或者當月被撤銷風險警示的深證綜合指數成份股進行考察,符合條件的一般于次月納入滬深股通標的范圍。
三是沿用臨時調整機制,對于A+H股中的A股調入調出、風險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等類型股票的臨時調出與現行安排一致。
“隨著互聯互通機制不斷發展和優化,預期將有更多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滬深股通標的,境內投資者投資境外上市公司的便利程度也將提升。”西南證券表示。
中金公司也表示,此次互聯互通機制再擴容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符合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將被納入港股通股票標的。雖然初始變化只是打開了一個小的口子(4家外國公司),但見微知著,睹始知終,這一變化對于互聯互通機制本身、資本市場和資本賬戶開放,乃至作為連通中國資本和外國資產的香港市場都有重要意義。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