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本周二級市場共有53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計解禁量158.48億股,以5月25日的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為1177.10億元。其中,解禁市值過百億的公司有4家,包鋼股份是本周解禁數量最大的公司,根據公司公告,5月28日包鋼股份將有96.38億股定向增發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1.14%,今早開盤后公司股價一路狂瀉,觸及跌停。
自去年8月包鋼股份的股價達到3.17元/股的階段高位后,一路下行,在2元價位中徘徊數月。為提振股價,5月24日,包鋼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監高集體共19人集體發布增持股份計劃,計劃半年內各增持10萬元-20萬元公司股份,合計增持超300萬。但此舉并沒有為公司股價帶來實質提升,5月28日百億規模的限售股解禁成為最后一根稻草,公司股價盤中跌停,正式進入1元股時代,位居滬深兩市十大低價股第五位。
根據包鋼股份2017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7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536.84億元,同比增長73.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1億元,同比增長2324.05%,基本面表現優秀。在剛剛發布的2018年1季報里,包鋼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29.87億,同比增長22.1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37億,同比增長222.19%。可以說,包鋼股份1年多來的基本面持續向好,營收和凈利潤均大幅增長,但公司股價卻背離了基本面,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公司自身。
經過數次的增發、轉股,包鋼股份的總股本從2009年的64.23億股,增加到了如今的455.85億股,股本激增700%。面對暴增的總股本對應的則是每股收益的持續攤薄。即使2017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增2324.05%,其每股收益也只有可憐的4.5分錢,這也許是包鋼股份在二級市場遭遇投資者冷遇的原因之一。
再看包鋼股份的盈利能力也并不突出,產品競爭力較弱。
2017年上市鋼企,盈利最高的寶鋼股份,凈利潤192億,鞍鋼、華菱鋼鐵、太鋼不銹、馬鋼股份等凈利潤均在40億以上。根據2017年包鋼股份公布的年報顯示,公司雖然凈利潤實現20億,但產品結構上仍存在競爭力較弱的現象。毛利率最高的型材營收為61.53億,毛利率為17.25%,同比下降9.33%。毛利率最低的板材單項營收為274億,毛利率10.4%,同比增加77.31%。而根據2017年鋼鐵行業報告顯示,去年螺紋鋼的利潤率最高,板材的利潤率持續走低,甚至一些以板材為主要產品的鋼企一度陷入虧損。
盈利能力不夠突出、股本又巨大無比也許是包鋼股份在二級市場股價“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
當然對于不斷下挫的股價,包鋼股份管理層也并非無動于衷。除了高管集體增持計劃之外,公司在稀土礦業方面的業務升級也有望帶來新的利潤增量。據此前公司投資者交流日活動上,報告剛股份董秘白寶生對媒體表示,預計今年年中和下半年將進行稀土收儲,結合環保、打黑等因素,隨著稀土價格的提振作用,預計稀土業務將為公司帶來20億左右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