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一直是世界最主要的黃金進口方,2016年凈進口量為1281噸,其中有68%經由香港地區進入內地市場。但國際金融市場最活躍的黃金期貨是以美元計價的“倫敦金”。他相信,香港的期貨買賣可以彌補歐美交易時段之間的空白,服務全球的機構和零售投資者。
港交所(00388.HK)大宗商品、衍生品及LME業務發展部主管張墨陽5月8日稱,此前公布擬推出的以離岸人民幣與美元雙幣種定價的黃金期貨合約有望在5月獲得香港證監會審批通過,或將在7月與港交所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貴金屬期貨場內交易同步推出。
該合約的標的物為在香港實物交割的現貨黃金,希望能在參考國際最佳實踐的同時適應亞洲參與者的需求,幫助產業鏈上下游、黃金貿易商、金融機構等更好地對沖黃金波動風險,同時為亞洲黃金交易參與者提供標桿價格。
據港交所資料,該黃金期貨合約分別以美元與離岸人民幣定價;金條純度為99.99%,于香港進行實物交割,港交所計劃在九龍區設置倉庫,并使用其他經認證的銀行倉庫;合約月份為現貨月及其后的11個月,即共12個月;暫定每日交易時段分別為8∶30至16∶30,及17∶15至第二天凌晨1時,合共15小時45分鐘。另外,還設有跨產品保證金抵消機制:假如以單種貨幣進行不同月份之間的買賣合約,或是同時以美元及離岸人民幣進行反向交易,所涉保證金或可獲70%折扣,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該黃金期貨的推出是港交所“股票通”、“商品通”、“貨幣通”三步走的一部分,過去幾年中,港交所一直著力推動內地市場與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相互連接。
目前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及上海均設黃金期貨買賣。張墨陽說,相信此黃金期貨會受到市場歡迎,因為港交所將是唯一同時提供雙幣種黃金期貨及美元/人民幣匯率工具的市場,使投資者同時能對沖黃金價格與匯率波動的風險。另外,未來也會視市場反應考慮推出更長年期的合約。
港交所通告顯示,相關準備測試擬定于6月10日舉行,以便擬以實物交收結算參與者身份進行黃金期貨合約實物交收的結算參與者模擬處理黃金期貨合約的實物交收活動及相關操作。
此外,港交所旗下LME5月8日在媒體研討會上也就將于7月10日在倫敦正式推出的LME貴金屬(LMEprecious)服務作出解釋。LME貴金屬主管艾凱迪(Kate Eged)表示,LME貴金屬是LME連同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高盛集團、工商銀行標準銀行、摩根士丹利、法國Natixis銀行、OSTC有限公司和法國興業銀行等主要市場參與者,共同推出的場內買賣及中央結算的貴金屬系列產品。7月10日在獲監管批準后將首批推出黃金及白銀期貨,2018年計劃推出鉑金及鈀金期貨,并在未來逐漸推出所有四種貴金屬對應的期權合約。
5月11日,港交所還將在深圳前海舉辦現貨交易平臺的參觀活動,屆時可能會推出前海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在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表示,希望借此創新型交易平臺,將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成功模式移植至前海,幫助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樹立大宗商品中國基準價格。
艾凱迪稱,目前倫敦場外黃金的交易成本較高,LME希望黃金期貨能使參與者享受更好的市場透明度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她說,現階段LME黃金及港交所黃金期貨合約還不能進行互跨交易,但未來仍有機會。
港交所過去兩年曾積極計劃建設“倫港通”機制直接連接LME與香港期貨交易所,為內地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參與LME市場提供便利。不過英國脫歐公投后造成的監管不確定性使“倫港通”的推進受到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