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支持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條約義務,這一積極公開表態得到了中方的贊賞。有關國家使用“替代國”做法導致人為提高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對中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就業造成嚴重損害,也給雙方發展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帶來重要影響。要解決全球經濟動能不足這個問題,唯有通過不斷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尤其需要營造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
當地時間6月1日,在柏林舉行的中德總理記者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支持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條約義務。德方的積極公開表態得到了中方的贊賞。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德達成的共識對于遵守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在內的國際關系準則,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這一世界經濟發展基石具有重要意義。
2001年中國簽署《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這份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但是,一些國家出于種種不公正考慮,始終將“市場經濟地位”概念與此相捆綁,拒絕履行這一承諾。
此前,中方已經多次在多雙邊場合與相關世貿組織成員認真溝通,敦促其善意履行義務,按期終止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但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迄今沒有履行義務。同時,其調查機關使用“替代國”做法導致人為提高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對中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就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也給雙方發展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帶來重要影響。
我們要看到,近40年來,中國持續推進市場經濟改革和開放,中國在受益于全球化發展的同時,也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特別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開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在國際貿易、投資、服務和技術轉讓方面與其他國家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同時,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由2001年的0.53%上升到2016年的超過30%。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才是多方受益的合作共贏之路。那些試圖無視和規避世貿規則,搞保護主義的做法,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我們更要看到,當前全球經濟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通過不斷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其中,尤其需要營造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上演講時所說,“不應通過貿易保護實現貿易平衡,而要通過相互開放市場、擴大貿易規模,在發展中逐步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
我們還要看到,中德都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都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原則。默克爾總理此次的積極公開表態,印證了“中德雙方在很多重大問題上都有共識”,也為歐盟有關各方作出積極表率。
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是“日落條款”,各方都應切實履約,這既是履行應有的國際義務,也是遵守國際規則,尊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雙方可通過雙邊或多邊渠道妥善解決貿易摩擦問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維護現行國際體系符合歐中及世界的共同利益,歐方認為不能有選擇性地維護國際貿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