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大盤行情變化并不會有驚喜行情,而是平淡無奇的雞肋行情特征,原因有三:
一是,以上海為首的自貿題材,伴隨國慶后實施,這類題材將會逐步回歸平靜;土改題材因延期推出,而繼續降溫,優先股題材也會因政策推出將會有時間差而挫傷銀行(行情 專區)股的投資熱情,民營銀行伴隨該題材的炒作,市場充分解讀,真正批準的民營銀行僅限幾家,不會出現全國遍地開花式的批準,同樣該題材也將會降溫。也就是說中秋節前的題材炒作告一段落。二是,經濟增長因經濟數據的明朗,而逐步失去了上升預期,因為后續經濟轉強仍需要進一步的經濟數據才能證偽。也就是經濟層面上的積極因素對節后行情的支撐預期在減弱,這預示著周期類股票難有行情機會,即使政策化解產能過剩,但并非一朝一夕。
三是,市場截至目前并沒有醞釀出新的主導因素,周五傳媒股雖表現突出,但是這類股票僅僅是短線節假行情,而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的成長股也將會因三季度業績增長逐步明朗,這類群體將會出現滯漲現象。總的來說,節后市場上缺乏主導做多熱點板塊,僅限于結構化的個股利好因素引起的上漲行情機會。這就預示著節后大盤陷入了平淡無奇的雞肋行情,而不是市場普遍熱情高漲重拾飆升行情,因此,投資者在看清當前行情特征,宜節后的把握大盤行情節奏,做足個股行情獲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