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編輯:辛曌)人民幣對美元連貶七天,刷新2017年12月20日以來新低,而降幅創2017年1月9日來最大,2018年以來升幅已經抹平。6月29日訊 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166元,較上一交易日(6月28日)的6.5960元下調206個基點,連續第8天下調,跌破6.6關口,為去年12月20日來首次。
市場人士指出,考慮到隔夜美元大漲近0.7%,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基本在意料之中,盡管短期連跌可能導致市場情緒謹慎,但總體而言,人民幣并無大幅貶值的風險,后續仍將隨美元指數雙向波動。
人民幣匯率走低原因
直接原因是美元指數強勢上漲,由于美元3月份開啟年內首輪加息后,美元指數便持續攀升,導致人民幣被動式貶值。
其次,外匯市場供求關系有所改變。中國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及平滑去杠桿周期的波動,央行連續降準,而貨幣政策的周期錯位,中美利差進一步縮窄,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下降。
此外,受中美貿易摩擦家具影響,我國貿易出口影響明顯,順差收窄,經濟增速下行擔憂再起,貶值有助于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人民幣貶值,常常被指有利于出口,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公司處于不利地位。其中,背負沉重債務并以美元還款的公司就是利空。
一 航空
中國國航、南方航空和東方航空分別有占各自債務總額約41%、34%和28%的負債是以美元計價。而這些公司的收入是按人民幣計價,本幣貶值推高了還債成本。
此外,需要購買的新飛機、燃料均以美元計價,無形中增加了公司運營成本。
二 造紙
造紙企業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采購自海外,而這些都是以美元計價,同樣加大公司生產成本。
近幾天,造紙板塊表現強勢,是由于產品提價緣故,以此抵消人民幣貶值的損失。
三 地產
部分地產公司債務也是以美元計價,大多以大型民企為主,港股地產公司為主。
回到市場,
各大指數經過震蕩后集體收跌,滬指跌幅較為明顯,再次創出近期新低,離2015年低點
僅僅只有150點的距離。貿易戰利空不落地,悲觀情緒就不會散去。
板塊漲幅榜,
券商領漲,板塊曾一度帶領指數上攻,但最終無功而返,主要原因還是人氣不足及成交量不夠。
石油石化、紡織板塊漲幅居前,上午沖高,午后小幅跳水,完全是受指數低迷拖累。
半導體芯片、高送轉等題材表現活躍。漲停個股超30支,且以超跌股為主,說明市場的活躍度有所上升。
板塊跌幅榜,
農業、養殖、白酒飲料、航運板塊持續低迷,白馬股表現不佳;地產及上下游板塊同樣跌幅居前,行業利空所致。
后市怎么走:短期擾動不改長期平衡,破7概率極低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人民幣貶值仍是短期波動而非長期趨勢,6.6-6.8仍是一個波動上限,觸碰7的概率不大。長期來看,美國財政刺激美元走高難為繼。
申萬宏源認為,美元指數中期易下難上,加上中國國際收支結構較為穩定,人民幣不會出現趨勢性貶值。
招商證券分析指出,人民幣匯率強弱轉換除了中美利差以及上文提到的因素外,還包括我國外匯管理政策、全球避險情緒等,我國此前實施的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目前已全部回歸中性,央行也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敢于,外匯供需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