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無人駕駛再度迎來多重利好。國內方面,深圳正式為騰訊頒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據了解,此次深圳交管部門只發放了一張牌照,發放給了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
此外,美國加州交管局公布的路測名單中出現了第55家機構:滴滴美國研究院,其創辦之初便直指大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兩大戰略要地,研究課題也包括了云安全、深度學習、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及圖像學、智能駕駛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及應用。
分析認為,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熱潮促使科技企業、車企紛紛入局,領域內巨頭攢動。政策方面,我國相繼出臺《中國制造2025》、《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等文件推動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短期來看,智能網聯汽車仍處于導入期,但受益政策落地加速推動,一些前端性行業,如車聯網、智能駕駛輔助系有望率先快速發展。
相關公司方面,無人駕駛板塊顯示。
德賽西威 加入百度Apollo平臺,跟百度共同開發了BCU-MLOC(高精度定位)、BCU-MLOP(高精定位+環境感知)產品,此外公司還于去年新開拓了德國大眾、沃爾沃、東風日產、蔚來汽車等新項目;
四維圖新 騰訊持有公司10%股份,公司為國內導航電子地圖龍頭,同時也是特斯拉中國導航地圖合作伙伴,擁有的國產首顆ADAS芯片已經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