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據悉相關部門調研起草的《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的指導意見》正醞釀推出。業內人士認為,從各種政策信號看,該指導意見可能涉及,包括藥品在內的吃穿用等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有望盡快下調;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在鼓勵先進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方面推出新舉措;在積極擴大進口政策導向下,進口貿易示范區有望擴圍。
日用消費品降稅力度料加大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擴大進口的政策信號已明確釋放,未來擴大進口的重點之一是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預計未來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繼續降低。
白明認為,降低關稅要考慮國情。降稅應該是差異化的,要綜合考慮國內市場秩序、居民需要以及平衡國際收支等多方面因素。此外,降低關稅不應當一刀切,應當采取路線圖式的平滑調整,給國內企業調整預期。
進口貿易示范區有望擴圍
在業內人士看來,進口貿易平臺將是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重要依托。中國正逐步搭建多樣化、分層次的進口平臺,如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目前,我國已建立4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分布在上海、天津、蘇州、寧波。
“未來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有望擴圍。”白明表示,目前4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的廣東、海南,西部地區的重慶、成都、西安的科技承接能力也比較強,可能成為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擴圍的目標。進口產品的創新應該結合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雄安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
趙萍認為,有必要將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政策實現良好疊加,從而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對于開放的引領作用和促進外貿增長的引擎作用。
此外,今年11月,中國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業內人士坦言,這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未來中國將建立規模更大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通過搭建這樣的進口平臺,擴大進口。
國產化需求推升業績
中興通訊事件令芯片國產化成為焦點問題。實際上,已有不少半導體產業鏈公司在進口替代上取得了突破,駛入成長快車道。如新綸科技上半年凈利潤預增135%至185%、光華科技預增70%至100%、雅克科技預增25%至75%。
其中,新綸科技所從事的電子材料、鋰電池材料、光電顯示材料等業務,都有大量國產化替代需求。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區間在1.74億至2.11億元。公司表示,旗下電子功能材料產品陸續導入蘋果、OPPO、三星、DELL、亞馬遜等終端品牌;二季度還將進入鋰電池行業傳統旺季,公司的鋁塑膜產品已在去年下半年先后導入多家軟包鋰電池廠商,預計二季度出貨量同比將有較大增長。
在完成對江蘇先科、成都科美特的并購后,雅克科技的電子材料業務延伸至硅微粉、半導體前驅體、電子特種氣體等領域。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在5329.3萬元至7461.02萬元。
光華科技的主要產品有PCB(印制電路板)化學品、鋰電池材料及化學試劑三大類,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增,主要受益于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產品進口替代加速,以及公司技術實力、品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紫光國芯也憑借智能安全芯片業務快速增長,預計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長45%至75%。公司表示:“隨著我國智能安全芯片設計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不斷增強,國產芯片企業已逐步成為市場主力,未來智能終端及物聯網領域的需求將帶來更大發展空間。”公司同時坦言:“目前,作為特種裝備核心的特種集成電路產品的國產化比例仍然較低,而國家已對特種裝備用集成電路產品國產化率提出了硬性要求,必將激發特種裝備生產企業對國產集成電路的新一輪采購需求。”
此外,受益于新能源車和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威華股份上半年盈利預增5倍、江特電機預增4倍,星源材質、雅化集團預增幅度在1倍以內。其中,威華股份稱,為適應電池級鋰鹽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子公司致遠鋰業的首條1.3萬噸產能的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生產線已于今年3月正式投產,隨著二季度產能逐步釋放,預計鋰鹽業務將大幅增厚公司業績,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江特電機也因碳酸鋰產銷量增加,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可達3.10億元至3.41億元。(綜合: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