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的,其實有兩個市盈率,一個是靜態市盈率,另一個是動態市盈率。
靜態市盈率指的是拿市值除以最近的財報年度的凈利潤。除了每年年報發布到一季度業績未披露短短的一兩個月間,其余時間這是一個嚴重滯后的指標。
動態市盈率是指拿市值除以今年來已披露業績年化后的市盈率,如果今年披露了一個季度,年化就是凈利潤*4。這是一個智障的指標。
很多上市公司的業績帶有明顯的季節性。不考慮季節性,直接拿一個或者幾個季度的業績作年化,在缺少四季度數據的情況下往往嚴重失準。這個指標建議大家不要看。
根據已知業績計算市盈率,相對合理的算法就是市值除以最近12個月的業績,也就是TTM市盈率。比如業績公布到2018年一季度,那么市盈率就等于市值 / (從2017年二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凈利潤的總和)。明白了這一點,你的認知就超越了市場上80%的散戶。
當然如果我們以市盈率估值,其實就是認可上市公司今年賺到手的錢,明年還能賺,還能賺很多年。但有時,凈利潤里面恰恰會包含一些只此一次的凈利,如政府補貼等。
學名“非經常性損益”,對于這樣的收益,當然不能拿市盈率去估值。如果你拿市盈率從小到大一排序,排在前面的十之八九是有一大堆非經常性損益的偽低估值股票。
所以最合適的市盈率計算辦法就是:股票市值/近一年的扣非凈利潤。
這里有一些按照該市盈率方法計算出來的低于10倍估值的股票,供大家參考。(扣除金融、地產、煤炭、鋼鐵等,因為大部分10倍以下的股票都在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