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稱,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發生逾期。該資管計劃是通過上海陸金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進行銷售,共有118名投資人投資了該產品,本金及收益總金額為1.39億元,該項目有望在年底前兌付。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底層資產,為中小板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流動性資金貸款項目。龍力生物已向大同證券出具了還款承諾函,稱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并承諾近期兌付相關本金及收益。
針對上述報道情況,龍力生物于12月18日晚回應稱,上述媒體報道基本屬實,經公司內部核查,上述第一期借款資金主要來源為大同證券管理的資金集合計劃。2017年12月7日已到期,截止公告之日公司未清償,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
根據公告,目前相關債權人已啟動訴前保全程序,對龍力生物部分銀行賬戶進行了凍結。如公司無法妥善解決,公司可能面臨被要求限期清償并支付相關罰息等情況。經核查,公司四個銀行合計八個賬戶被凍結,申請凍結金額分別為農業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工商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建設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中國銀行禹城支行2.32億元。
也就是說,目前龍力生物銀行賬戶已被凍結金額已經超過5億元。
另據公告內容稱,截至目前,龍力生物生產經營正常。上述部分銀行賬戶凍結,對公司的正常經營造成一定不利影響,公司正積極與對方進行溝通,通過正常法律途徑,力爭妥善處理并盡快解決上述銀行賬戶被凍事項。
大同證券客服向藍鯨財經表示,龍力生物是因為資金安排不當導致流動性問題。目前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沒發生生產經營問題。“我們公司有人員現在駐扎在龍力生物公司現場,企業也正在積極籌措資金。龍力生物的高管也一直能聯系上。”
分析人士稱,該逾期產品面向嚴格認證的合格投資者并未對中小投資者開放,且僅有118名投資人受影響,涉及金額也就1億左右。對龍力生物來說,不僅出于正常經營狀態,僅從A股上市公司殼價值的角度來說也遠遠大于這個逾期金額;對大同證券來說,是中國證券史上最早成立的32家證券公司之一,持有的也是未來證監會基本不再發放的券商牌照,即使產品確實逾期,大同證券也極有可能對其剛性兌付而不會讓自己污名化;對陸金所來說,雖然在此事件上成為了“流量擔當”,但實際上,該產品陸金所只是代銷,且目前只是延期兌付,并不會影響到陸金所其他產品,投資者大可不必擔心。
官網顯示,龍力生物成立于2001年6月,并于2011年登陸資本市場。龍力生物是以玉米芯、玉米為原料,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產品,并循環利用功能糖生產中產生的玉米芯廢渣生產第2代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產品及木質素等高分子材料產品的生物質綜合利用企業。
今年10月21日,龍力生物還交出了一份不差的2017年三季報:總資產45.6億,末比上年度末增加7.87%;本報告期營業收入4.5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6.27%;年初至報告期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2億,比上年同期增加22.05%。
三季報還顯示龍力生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年初至報告期末比上年同期減少15.41%,或許這點會導致其短時間內的流動性告急。
業內人士稱,從此類事件要提醒投資人的是,一定要看看各類產品底層到底是什么項目,自己能不能承擔這些項目的風險,并且在不同產品中,管理人,融資人,代銷機構,分別應該承擔什么責任。這也是漫漫投資者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