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并給出了一年的過渡期。
根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5月17日,共有396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約占同期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7.89%,其中有209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9.44%。
合規大限越來越近,各家銀行對于資金存管的報價也水漲船高,“不同銀行報價相差好幾倍,國有大行門檻高,其他中小銀行也不便宜,和幾個月前相比都漲了大幾萬。”
“雖然銀行比之前更愿意向P2P平臺張開懷抱了,但門檻依然很高。有的銀行資金存管申請資料甚至細化到平臺辦公環境照片、近一年每月投資額、平臺發展規劃等,一般銀行規模越大,準備資料越多,有的銀行甚至要準備四五十份材料。”
據調查,銀行對實繳資本和高級管理人員最為重視,其次是運營時間,注冊資本、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等。此外,對財務、風險事件、IT技術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費用飆升
除了隱形的門檻,高額的存管費用也成為平臺合規的一道坎。“幾乎是一天一個價,和去年相比價格高了幾倍。”上述網貸人士表示。
目前銀行資金存管費用主要有系統接入費用、系統維護費用、存管服務費用、充值/交易費用、提現費用、盡職調查費用等。系統接入多為一次性收取的固定費用,一般在10萬-30萬元; 系統維護費用為按年收取的固定費用,一般在10萬元/年;存管服務費用按年收取,有固定計費和按交易額計費兩種方式,采用分級費率,即交易額增大,費率遞減,一般在0.02%-0.1%;交易/充值費用按交易額和交易筆數按年分級收費;提現費用按交易額和筆數按年分級收費。各家銀行收取名目不一,部分銀行要求平臺繳納業務保證金。總體來看,銀行存管價格不菲,一般每年動輒百萬,乃至千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對平臺的各類硬性指標以及高昂的存管費用,將加劇行業洗牌,一批“無背景”和“資歷淺”的平臺或將退出舞臺。
(原標題:銀行存管P2P資金報價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