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自2017年5月10日點火測試以來,至6月10日14時52分,平臺已連續產氣31天,總產氣量達到2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6800立方米。

可燃冰試采滿月
有望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
可燃冰實現了試采工作的滿月記錄,這短短的一個月,只是進程中的一小步,卻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的歷史性跨越,中國首次實現可燃冰的穩定開采,讓很多人開始相信大規模開采可燃冰的光明前景。6月2日,在國土資源部舉行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成功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發指出,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巨大。初步預測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約800億噸油當量。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在發布會上表示,將借鑒我國頁巖氣開發經驗,建議把可燃冰設立為我國新礦種(第173種礦產)。他還指出,將可燃冰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制定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勘探開發,推動可燃冰開發利用進程。
川財證券認為,受原油價格下降,油氣改革,可燃冰及雄安地熱能開發等原因降溫影響,油田服務,油氣設備及工程建設公司股價出現回調。但可燃冰開發技術在短期內獲得突破的可能性存在,且雄安地熱開發已經有成熟試點,再者油氣改革已經由國務院推出,這些因素將長期利好油氣混改企業及民營油氣公司,未來油氣企業股價將在較長時間內受到這些因素影響。
商業化開發任重而道遠
投資者是否提前布局。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認為,在2002年加拿大陸域和2013年日本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的地質條件與中國差異極大,不能照搬,無成熟經驗可循。同時可燃冰開采之難,被形容為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鉆繡花,中國選定區域儲層開采難度最大。
日本,美國,加拿大,韓國,印度瞄準的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均為砂質類型,該類型資源占世界資源量5%左右,其孔隙條件,穩定條件均較好,開采難度是所有類型中最低的。根據部分業內人士的判斷未來可燃冰開發道路依舊漫長,我國可燃冰要達到商業性開發的水平,還需要15年到20年的時間,也就是在2030年以后才行。
東吳證券指出,可燃冰在南海全球首次成功開采連續穩定產氣,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是可燃冰發展的重要一步,但目前而言,其距離產業化,商業化尚遠,作為短期主題性機會,建議關注:石化機械,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杰瑞股份,通源石油,惠博普。
國信證券表示,從主題投資標的選擇上看,可燃冰短期內較難實現商業化并對上市公司產生相關業績支持,可以重點關注與可燃冰上游開采密切相關的產業。 具體來看,與上游開采相關的產業主要包括,一是油服產業,包括提供海上開采設備,服務的企業,相關所在行業上市公司如石化機械,海油工程,杰瑞股份等。二是與可燃冰關聯度最高的天然氣和 LNG 產業鏈,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如富瑞特裝,中集集團,中國船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