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半年報收官,上半年消費電子市場被寒意籠罩,即便背靠大樹的蘋果產業鏈企業也未能幸免。Wind數據顯示,2022年初至今,蘋果指數跌幅已超20%。
就具體公司業績而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47家果鏈公司中,有20家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同比出現下滑,更有5家公司同比出現轉虧。蘋果產業鏈公司作為各細分領域的優質選手,相比往年交出的成績單,今年的表現實在稱不上優秀。
不過,還是有表現突出的選手,比如安潔科技(002635.SZ)、長園集團(600525.SH)、比亞迪(002594.SZ)上半年凈利潤增速都在2倍以上,恒寶股份(002104.SZ)、鵬鼎控股(002938.SZ)也實現了翻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業績分化的背后,與果鏈企業轉型成效息息相關。在消費電子需求日漸式微下,不少果鏈企業轉投車鏈,并獲得了不小的業務增長量。
消費電子需求下滑
A股“果鏈”公司,上半年業績再現“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安潔科技、長園集團等27家公司實現凈利小幅甚至翻倍增長;另一方面,勝利精密(002426.SZ)、得潤電子(002055.SZ)、百邦科技(300736.SZ)等20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包括藍思科技(300433.SZ)在內的6家公司出現虧損。
從目前中報披露情況來看,凈利下降的公司中,百邦科技(300736.SZ)同比降幅最大,達到405.77%。
百邦科技專注于手機售后服務產業,作為蘋果公司授權售后服務商已超過13年。針對上半年由盈轉虧的原因,百邦科技解釋稱,是因為戰略性減少了新機銷售業務,其中,3-5月受到疫情反復、供應鏈中斷影響,門店維修收入減少。
凈利潤降幅超過三位數的公司還有得潤電子(-391.90%)、勝利精密(-234.74%)、長盈精密(300115.SZ)(-213.35%)以及藍思科技(-113.20%)。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果鏈“三巨頭”之一的藍思科技坦言,除了行業疲軟影響外,報告期內公司提高了研發人員的薪資待遇,并增加銷售費用以滿足市場開拓需要。同時,黃花、湘潭新園區仍處于建設與運營前期,前期研發費用較高,短期內收入也尚未達到規模。
在近期的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藍思科技管理層透露,“由于上半年的整體需求不像往年那么旺盛,所以稼動率相對偏低,這些都是和成本息息相關的一些因素,不是企業能夠控制的。下半年主要還是在內部挖掘。”
此外,較之于去年同期的百倍增速,欣旺達今年上半年凈利下降約4成。
欣旺達證券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去年公司出讓了一塊土地,帶來一部分固定資產收益,增加了凈利潤。今年沒有這一部分收益之后,公司的凈利潤看起來較去年有所下降,不過扣非凈利其實還是處在比較正常的趨勢。”
對于消費電子業務增長,欣旺達表示需求確有下降。“在手機數碼類業務方面,公司頭部客戶需求穩中有升,但其余大客戶需求方面有所調整。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也使得公司外購電芯成本提升,毛利率方面有所下降。”
共達電聲(002655.SZ)去年上半年凈利增速在10倍以上,但今年上半年也出現下滑。公司證券部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坦承,“從大環境來看,今年消費電子板塊的增長是有所下降的。”
雖然上述果鏈公司的日子并不好過,但安潔科技、長園集團、立訊精密(002475.SZ)等果鏈公司的半年報,卻為消費電子行業帶來了一絲“暖意”。
安潔科技以381.16%的凈利增速奪得上半年果鏈板塊增速桂冠。
“主要是國際大客戶的推動。”公司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消費電子行業僅是國內出現疲軟,國際業務仍較穩定,公司在客戶中的訂單相比去年也有所增加。”
長園集團上半年凈利增速也達到了320%。其在半年報中坦言,增長主要是公司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及轉讓部分子公司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增加所致。
“果鏈龍頭”立訊精密也一改去年業績下滑態勢,上半年營收、凈利雙增,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將繼續高增。
轉投新能源車鏈
從果鏈業績表現上看,消費電子需求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相關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大面積下滑便是一個注腳。但在感嘆果鏈大不如前的同時,部分公司為何還能實現倍速增長?
據統計,安潔科技、長園集團、比亞迪、恒寶股份(002104.SZ)、鵬鼎控股(002938.SZ)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均超過了100%。
安潔科技是蘋果精密結構件廠商,主營業務是制造手機、電腦、筆記本等消費電子精密器件。
2015年報,公司就首次提到開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2019年,其新能源汽車業務營收占比為5.98%,2021年該數據已達到23.17%。今年上半年,該業務占比進一步提升至27.96%,毛利率為28.96%,在各業務中排名第一。
半年報顯示,公司與國際知名新能源汽車廠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為新能源汽車國際客戶提供配套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金屬結構件和模組類等產品。前述受訪的公司內部人士強調,公司今年所新增的國際客戶訂單中,“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業務”。
長園集團也在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半年報中,公司首次在產品分類中單列“與電動汽車相關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業務,上半年該業務營收實現1.469億元,但占比不高,為6.16%。
長園集團主要為消費類電子產品提供測試解決方案,或不直接面對消費電子的下游需求。其稱上半年消費電子設備收入保持穩健增長,電學測試,聲學測試、振動及模組測試持續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同時電池測試、自動化設備和光學測試等方面進展順利。
實際上,果鏈公司近年來都在布局新的業務,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只是大部分公司在該領域還未放量,未能貢獻大的增量,也就暫且無法對沖傳統消費電子業務的下滑。
以勝利精密為例,其消費電子業務占比在9成以上,上半年該業務營收下滑14%,汽車零部件業務是各業務板塊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但占比僅為5.21%。
藍思科技瞄準的則是智能汽車和光伏行業。
公司管理層透露,“智能汽車業務營收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五成。”但從其進一步表述來看,放量仍需時間,“公司整個汽車業務的推進,需要一個快速而漸進的過程,但是一旦定型量產, 客戶訂單就比較穩定。”
得潤電子上半年凈利降幅也十分明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汽車電子及新能源汽車業務占比已提升至3成,幾乎與消費電子營收勢均力敵,也是各業務中唯一實現營收和毛利率正增長的。
公司在半年報中展望,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管理模塊業務在國內市場拓展方面取得成果,隨著歐美市場訂單的進一步釋放以及國內訂單的逐步落地,也將對公司整體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起到帶動作用。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