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綠色金融新規,7月1號開始實施,要加速企業和個人碳賬戶的建立。提到要對碳積分高的企業或個人,提供優惠的金融產品或服務。當碳減排和激勵機制掛鉤,大家自然就感興趣了。
簡單說結論:對企業來講是成本,對個人來講是收益。長期來講,環境更好了,無論企業和個人,都受益。
01
先說企業。
將來企業出財報,你要特別關注它的營業外成本和營業外收入。因為它碳排放量的多少,會直接掛鉤財務表現,直接影響到企業市值。
比如企業是做綠色產業,它零排放,它就可以把碳積分賣給污染大戶。怎么定價呢?我國是去年建立了全國碳交易所,一噸碳定價是50元,現在最新價漲到60年了,年化增速是20%,碳價長期還會上漲。
為什么呢?
因為如果價格太低不疼不癢,那么企業成本端不會有任何體感,沒有感覺就不會有成本約束,就起不到保護環境的效果;第二,企業行為都有慣性,改變需要時間。而2030年碳達峰,時間不等人,所以更多企業會去購買排放指標,也會推高碳排放的價格。
02
從投資的角度,這是不是意味著新能源行業有機會呢?
恰恰相反。因為看到行業有紅利,大的企業會加大投資,擴張產能;而大量行業外的競爭者會進入,這會讓行業競爭格局更加激烈,體現為平均利潤率和毛利率會有很大的波動,企業市場份額也因為競爭加劇,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洗牌。
投資者如果能用這樣的第二層思維,看到它商業層面更深一層的變化,而不簡單被資本市場的火爆吸引,那么長期的收益一定會更好。
總的來說,從碳的角度看企業,能幫助你快速分辨和做出篩選:如果一個生意很賺錢,但是影響環境和社會,那么投資者必須非常小心。這兩年非常熱門的ESG理念,就可以作為投資者的掃雷清單來使用,E代表環境,S代表社會,G代表公司治理,這三者對企業會有一個打分,對投資者是一個有價值的參考指標。
03
下面說說個人。
個人現在雖然暫時還不能參與全國碳交易所,但如果這是一個能升值的東西,那么早點開始儲蓄,肯定是紅利。況且低碳的生活方式對個人健康也會大有好處。
用最簡單的理解,個人碳賬戶,就相當于是個人環保積分。之前有城市,針對出行場景,比如坐公交、騎共享、開電動車,包括垃圾分類,都進行積分獎勵。大家現在使用的都是電子支付,每一筆交易,其實都對應了一個行為。那么系統后臺理論上可以對低碳行為進行識別,然后自動就進行了積分的累積。你每天少開車,多騎車,低樓層少坐電梯多爬樓,堅持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時間的朋友,發現自己身體越來越好了。然后某一天,打開自己的碳賬戶一看積分,可能又是一筆額外的驚喜。
最后總結,投資者一生最大的投資,不是財富,而是自己。投資于任何能產生復利的行為,收益就會像小獅子的尾巴,永遠跟在你的身后。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