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以來,多家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宣告退市。一個多月,有超過30家公司在滬深交易所終止上市。從2019年以來,退市的節奏逐年加快。這對投資者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01
首先,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賽馬機制,是市場長期向上的內在原理。
很多歷史悠久的資本市場和指數,就是不斷把被時代淘汰的公司,從指數中拿掉。然后把對社會有貢獻,對商業有新價值的企業引進來而獲得長期成長。就像一個超市,貨架上能永遠擺上人們所需要的東西,那么這個超市就會永遠有價值。
說到退市,現在退市標準多元化,不虧損的公司也可以申請主動退市。是否上市,對大股東影響不大,因為大股東對利潤分配有決定權。一家企業,只要經營穩健,有持續的現金產出,即使不上市,大股東都能獲得真實的企業現金流。
而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是小股東,小股東實現投資收益只有兩個辦法:市值的提升,還有股息分紅。一家企業如果不分紅,也不上市流通,那么企業每年賺再多錢,小股東也分享不到價值。因此,上市地位非常重要,而小股東的投資一旦失去上市地位,意味著釜底抽薪的風險。
02
那么,普通投資者如何避免退市風險呢?
第一,公司退市,大多因為虧損。虧損的本質,是不能適配環境的新變化了。商業的生態和自然界非常像,今天有很多生物活化石,存在上億年。它們不是通過更強大,而是通過適應變化而長壽。達爾文觀察生命演化最重要的規律: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對投資者來講,觀察適應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避免投資太新潮的生意和模式。因為它沒有歷史數據參考。歷史不能代表未來,但是歷史代表著概率。就好比你扔一個篩子,如果每次都出現6,那么從頻率反推概率,那么它很有可能很多個面上都是6。公司的歷史數據越多,你就有越多機會,去觀察它在各種情況下的適應力。
其次,看看過去十年的平均利潤。務必數字為正,最好連續十年以上沒有一年利潤為負。這樣因虧損退市的概率就能降低。
第三,盡量不要投資太小的公司。這個小,兩個標準,市值太小,或者交易量太小。比如,香港市場有很多優質的中資企業,投資者通過港股通進行投資。但是港股通的名單,也是新陳代謝原理,常常進行優勝劣汰的調整。其中一條,就是市值門檻。如果市值低于50億港幣,就可能被調出港股通。這對內地投資者來講,就意味著不能交易和交易不便的風險。
最后,要注意價格太低的風險。連續三年虧損的財務標準大家都知道,但是退市標準里有一條,不能低于面值,也就是1塊錢。歷史上就有過好幾家公司,單純因為股價跌破面值而被退市。
03
關于上市地位,還有最后一條經驗。
很多科技公司港美兩地上市。但其實這些公司和大家熟悉的AH內港兩地上市,并不一樣。在美股上市的中資企業是ADR,它是不是股權, 而是存托憑證,好比是一張打包的紙股票,只有分紅權而已。
所以,從上市地位和風控角度,一定是香港市場比海外市場更有優勢。這也會帶來一股趨勢,就是中資企業從海外陸續回家,也把價值分享給更多普通人,得到中國優質企業,成長的紅利。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