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走出獨立行情,從低點已經反彈了10%以上,有讀者擔憂未來的走勢,問是否應該考慮先賣掉,等之后有好位置再買回來。
“什么時候賣”一直都是投資中的難題,很多人都有低買高賣、做個波段的想法,但實操中卻總是難以成功執行。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擔憂”、“看好”這類想法,本質上都是對市場未來走勢的預判。
而投資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中短期走勢不可預測。我們看到的各種利好、利空消息,其實已經反映到了當前的價格中,想預判股價未來走勢,就等于想預測未來發生的新事件,自然沒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如果根據預判來賣出是不成立的,又該怎么決策呢?比較合理的方法是,讓賣出成為自己整體策略的一部分,即統籌考慮“買什么”、“買多少”、“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四個問題。換句話說,“什么時候賣”不應該是個新問題,而是在最初買的時候,就應該已經作為策略的一部分考慮好了。
以定投計劃為例子,定期定額定投,直接從紀律上就解決了“什么時候買”、“買多少”兩個問題:
1. 什么時候買:每周投一次。
2. 買多少:每期定額定投,適合用來打理增量資金,投入的資金量要保證后續每周投入的可持續性。
還剩下兩個問題就是“買什么”、“什么時候賣”。
3. 買什么:
既然已經定了每周定額定投,那就注定不可能去買熱點板塊。因為熱點板塊往往估值偏貴、處于上漲趨勢中,每周定投慢慢買,沒買幾次成本就會被拉高,反而會在高位接盤太多的籌碼,一旦未來出現調整,就可能出現比較大的虧損。
定投更適合去買估值偏低的冷門板塊,在低位不斷收集籌碼,承受階段浮虧,等籌碼收集的比較多了,將來行業情況好轉,估值均值回歸,才能有好收益。
像現在,A股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很低了,不少板塊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域,之前一些熱門的板塊也回落至中等估值甚至偏低的區域,就正是定投的好時機。
4. 什么時候賣:
既然買的依據是低估值,那賣出的標準就應該相對應,即估值過高。當股票估值高到一定程度,相對債券的性價比已經比較低時,就可以將部分股票倉位賣出,換為債券繼續持有;等到股票估值回落,出現低估值的機會時,又可以將債券賣出,換回股票繼續持有。這就根據估值變化實現了股債輪動,賣出紀律也就自然明確了。目前,雖然股市已經反彈了一些,但整體仍處于低估值的區域,那定投計劃就不會考慮賣出,而是繼續持有,等待未來估值回升到更高的位置。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定投計劃的制定過程中,買什么、買多少、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這四個問題,是彼此有聯系的,而不是單獨決策的,這樣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策略。即便不做定投,只是配置組合,或者買其他基金、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應該在最開始,把這四個問題考慮好,就不會有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賣的問題了。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