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越是在市場波動的時候,優秀的投資者越會提醒自己:緊緊的盯住球,而不是場上的記分牌或者其他觀眾席上的反應。這個球,正是企業的基本面。
本周是年報季度披露臨近收官,最后的時間窗口。從統計看到的幾千家上市公司來看,有個有趣的發現,2795家已發布年報的公司,363家公司都有參與證券投資,有1295家公司去年持有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有1.35萬億。
有余錢理財是好事,說明現金流良好,主業穩定。專業投資者,評估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一般喜歡看一個指標,叫做凈現金。也就是用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現金、理財、短期金融投資)減去有息負債,凈現金為正的企業,一般應對風險的能力是比較強的。
02
對于手頭確有余錢的企業來講,它可以做這么幾件事,來回報股東和投資者們:
首先,一定是優先投資自己,強大的業務能力,和持續的現金流,是回報投資者的基礎。投資自己,比如投研發,新的技術能帶來下一代的新產品和未來的現金流。再比如投資本開支,也就是擴張現有產線,它直接就能帶來現有產品的產能增加。先投自己,為將來儲備實力,潛龍勿用、韜光養晦,對個人和企業,都是優先級最高的策略。
第二,有些企業傳統業務已經飽和,已經無法容納更多資金,也投不回原有業務,不能擴大產能了。這時候,企業可以考慮把過剩現金,分給股東和投資者。
很多上市公司其實已經這樣做了,但是這件事不僅要做,更要說。不僅要用大喇叭說,還要清晰、明確、具體的給投資者傳達將來分紅的標準和預期。我們看到,有些業務穩定的企業,甚至會在年報中,明確給出未來三五年的分紅承諾。這么一來,投資者能確定性的知道將來能拿多少分紅,如果分紅可靠,投資者盯住分紅,就可以忘記市場波動,就好比大海航行,船有錨了!那么,投資者就可以完全不在意外界干擾,減少很多焦慮,因為它賺的是確定性的分紅。
大家都愛說,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個金句的發明者本人是巴菲特,他的每一次抄底,無論是二十年前投中石油,還是08年金融危機在本土的投資,關鍵時刻中,他投的都是明確給出現金分紅的企業,而不是憑感覺,用說不清道不明的貪婪恐懼,來執行投資決策。
03
第三,分紅之外,企業有余錢也可以進行回購。和大家分享一組非常重要的數據,是美聯儲披露的:在09-19過去的十年里,美國企業的凈購買,也就是回購一共是3.97萬億美元,ETF基金凈購買1.97萬億美元,美國家庭凈賣出750億美元,共同基金也就是美國公募,凈賣出了930億美元,其他金融機構,凈賣出了高達1.73萬億美元。
這個數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說明什么?說明長期來看,企業自己正是資本市場最大的購買者。如果投資者投的真的是一家優秀的好企業,那么企業自己比投資者有更大的動力,發展自己,投資自己。這一組數據,和它所揭示的規律,是非常重要,但卻很少有提及的常識。大家常常討論,如何引入外部資金,如何引導長期資金投資資本市場。但其實資本市場最大的買家,不在外部,而就在市場內部,它就是企業自己。
如果能有更多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這個規律,如果有更多的企業,開始明確的給到投資者具體的分紅預期,如果大海航行波瀾壯闊的偉大征途,讓我們有了燈塔,有了船錨,那么這個旅途,相信會團結到更多有志者,齊心協力、一往無前。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