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回調比較多,目前股市估值水平已經處在歷史低位,正是配置的好時機。
但不少讀者還困惑于買入時點如何把握,股市跌的時候,擔心買完就被套;漲的時候,又想等跌回去再買,買貴了不甘心。
想買在最低點是人之常情,但卻可遇不可求,因為市場走勢并無法預測,想通過猜底來制定買入策略,終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幾種實用的買入策略,比如“左側買入”、“右側買入”、“定投式買入”,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不預判市場走勢,而是根據走勢做出應對,即設立一套紀律規則,如果市場漲,則按方法A操作,如果市場跌,則按方法B操作等等。不預判,只應對,這樣的策略才能有效。
今天咱們具體說下“左側買入”策略,比較適合現在市場的低估值磨底期。故名思意,這個策略就是在底部出現的左側買入,其實就是俗稱的抄底。要點是,當股市估值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分步越跌越買,比如把想買的錢分5份,市場每跌5%買一份,全買完就裝死,等到市場估值水平恢復到較高的位置再考慮賣出。
左側買入的思路,就是認為市場長期總會上漲,在估值低的區域里,越便宜買總是越劃算,因此敢于越跌買更多,將來總能賺錢。它尤其適合在低位去買一些跟蹤大盤指數的基金,因為股票取決于公司的經營,如果公司發展不好,股票就不一定能長期上漲,而大盤指數基金代表市場整體,長期總能漲上去。
左側買入,要確定的核心參數有2個,一是每次買入的倉位比例,二是每次買入的間隔跌幅。
這些參數的選擇沒有最優值,取決于個人的交易習慣,如果一開始不知道該怎么設,可以先嘗試設置一個較寬的加倉區間,避免太快把子彈打完,手里有錢可加倉的時候,面對下跌的心態就會更穩定,操作幾次后,慢慢的再尋找適合自己的節奏。
舉個例子:
小A目前還有50%的倉位的現金,看到市場估值處于低位,想再買些中證500指數基金。經過評估自己的流動性和風險承受能力,認為可以把倉位加到80%,即再投入30%的倉位,打算采用左側買入策略。
從估值看,目前A股較10年估值最低位,大約還有20%的跌幅空間,小A決定就以10年估值低位為參考,再留點余量,按照最多跌25-30%來安排左側逐步買入。于是小A計劃,中證500指數每跌5%,自己也就再買入5%的倉位,最多買6次后,30%的新倉位買完。
如果未來指數沒有跌出加6次的機會就開始上漲了,小A的倉位水平會在50%-80%之間,他認為這個倉位水平也能賺不少錢,可以接受;如果加了6次之后,指數繼續跌,小A認為市場已足夠便宜,完全有信心等著漲回來,也可以接受。未來可能的各種情況都可以接受,這就是個合格的策略。
有了策略之后,執行也很重要。很多人計劃制定得很好,真到交易的時候就管不住自己了,總是沒法按計劃執行,情緒受市場波動影響太大。這就只能靠堅定信念,以及使用一些工具來解決。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