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五(6月17日),堪薩斯聯儲主席喬治(Esther George)發表了一份聲明,解釋了她為何在先前的美聯儲決議中投出反對票。
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周三(6月15日)如市場預期加息7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50%-1.75%區間,加息幅度為1994年以來最大。紀要顯示。喬治是11個票委中唯一一個投出反對票的委員,她更支持加息50個基點。
(鴿派鷹派光譜圖 橙色框為2022年新輪值票委)
喬治于2011年10月被任命為堪薩斯聯儲主席,與她美聯儲的同僚相比,她傾向于較緊縮的貨幣政策。美銀全球研究認為,喬治幾乎是所有委員中最鷹派的,因此她在本次會議上的舉動讓市場感到特別意外。
在最新的聲明中,喬治解釋說,她認為在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同時突然擴大加息幅度將增加政策的不確定性。聲明強調,她確實認為在當前的高通脹情況下,有理由繼續擺脫寬松政策,因為她還沒看到通脹出現實質的減速跡象。
她寫道,“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主張停止資產購買并開始縮減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同時還需要將利率恢復到更正常的水平。”
“然而調整利率的速度是很重要的,政策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是滯后的,既大幅又突然的變化可能會讓家庭和小企業感到不安。另外,這也會影響到收益率曲線和傳統的銀行借貸模式。”
事實上,本次美聯儲從加息50個基點變成75個基點確實與近幾年的操作不太尋常:上周公布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速超預期刷新近40年高位,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僅提前兩天才放出官員們可能加大升息幅度的消息。
近年來,金融市場對利率變化的預期主要來源于官員的近期發言以及伯南克時期開始推廣的點陣圖,逐漸疏遠了通過《華爾街日報》放風的傳統。
但由于最近一次CPI公布的時期正巧落在了議息前的噤聲期,猝不及防的數據意外讓“美聯儲通訊社”獲得限時返場的機會。不過,就如同喬治所說的那樣,金融市場在周一出現“暴雷”,納指狂瀉領跌、標普進入熊市。
至于喬治是否自此開始轉鷹,市場分析可能不是如此。歷史上看,喬治一直都是投反對票的“常客”——共投出過十六次反對票,其中十五次是覺得緊縮力度不夠。
(數據來源:圣路易斯聯儲)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的八次會議上,她總共投出了七次反對票,這七次她都覺得伯南克掌管的美聯儲應該盡快加息。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