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之外,企業也長期對所在地周圍水源地實行保護及開展危機處理,還積極開展中水外送項目。全國30余家百威工廠年外送中水水量超過100萬噸,盡管作為企業來說,將生產用水處理成中水的成本要高過直接購買自來水,但出于對社區水源環保的考慮,百威還是愿意投入資金,開展百萬噸級別的中水外送。
“百威是一門社區生意,生產啤酒依賴當地社區的清潔水源。我們不可能從別的國家進口水來造酒。”王仁榮說。為此,百威中國甚至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企業河長“的 “公職”。
2017年中國中央政府正式開展“全面推行河長制”,百威是第一個響應政府號召的企業,從其位于福建莆田的國內最大工廠為起點,開展“企業河長,建設美麗莆田”的公益活動。百威主動認領了莆田母親河之一的綬溪及城市多處河段,協助行政河長開展河流整治。隨后在全國各地,更多百威工廠自發成為“全民河長”,30余家工廠的3,000多名員工走出廠房,加入到保護水源的河道巡視、清理及植被養護的工作里去。因為這個百威首創的措施,它的全球CEO薄睿拓Carlos Brito也成為全中國首位持證上崗的外籍企業家“河長”。
用可再生能源釀造啤酒
如果從百威釀酒廠的上空俯視,你可能會看到工廠的屋頂上鋪設著大塊大塊的光伏板。這是百威2018年啟動的啤酒行業中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這一塊塊的光伏板藏著一個非常大的野心,那就是到2025年實現釀造百威啤酒的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
2018年世界環境日百威宣布在福建莆田啟動其世界級智慧低碳工廠可再生能源項目
截至2019年底,百威旗下有9家工廠已經完成了光伏板的安裝,太陽能板總面積達到41平方米,相當于57個足球場, 預計年發電量4100萬千瓦時。據測算這么多的電力,可以用為40億臺iPhone充電。而在百威工廠,這些電力被用來釀啤酒。此外,這些可再生能源預計可降低生產過程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2萬噸,這相當于多種了178萬棵樹。
2019年世界環境日百威亞太領導層共同勘察廣東佛山工廠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百威將可持續增長貫穿其整個業務鏈,從釀造到生產、從運輸銷售到消費飲用,做出了巨大的投入。這些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在短期之內不一定會為公司帶來財務指標上的明顯改善,或為股價上漲的帶來短期推動,卻讓它在長期的競爭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
大型百威充電站矗立在廣州珠江江邊,成為廣州市民綠色生活的打卡圣地
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對手和整體增量不顯著的啤酒市場,在百威眼里,可持續發展,并不僅僅是一句“變綠”的宣傳口號,這也是它實現增長的前進新路徑。世界資源研究所能源項目研究員袁敏評論:“百威作為一家世界500強快消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的重要舉措可以加強企業對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其成功經驗將對其他企業產生積極的示范作用,并應用到自身的生產供應鏈上。這對中國的快消企業由粗放型到集約型升級轉型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可以共同助推實現中國的綠色未來,打響藍天保衛戰。”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