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6月26日訊:近年的大牛股海底撈股價由2月份高位腰斬,回調約55%。反觀百勝中國自2020年9月上市以來股價一直拾級而上。
百勝中國能否復制海底撈的大牛走勢?
1、百勝中國能取而代之海底撈的大牛走勢嗎?
簡單來說,海底撈早前大升,近來暴跌的原因基本上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早年門店擴張快速的同時翻臺率保持高企,支撐收入急速上漲。
不過根據集團年報,2020年同店平均翻臺率(次/天)已整體從2019年的4.9下降至4.0。這一增長邏輯崩潰了,其估值隨即高處不勝寒,股價一瀉而下。
2020年是疫情肆虐的一年,市場對企業營收下降普遍都諒解,只要其基本面不減有在疫后卷土重來的兆頭即可。可是對于海底撈,市場就不怎么有信心。第一是集團于疫情期間盲目擴張,2020年全年新開店544家,平均每天開1.5家新店,在客流稀少的抗疫年不斷加重自己人工成本、店鋪成本、營運成本等負擔。
隨著門店增多,品控管理的難度亦提高。海底撈于2020年上半年共發布四次食品管理公吿,顯示集團有食品過期、未按要求儲存、庫房廚房衛生不達標等問題。
至于疫后客流能否恢復,疫情期間民眾培養出「在家實現火鍋自由」的習慣,若是外賣火鍋可能更切合市場趨勢,但一來海底撈賣點是服務素質,與外賣市場格格不入,二來外賣市場有盒馬、餓了么、拼多多等強競爭對手,對海底撈的業務復蘇相當不利。
2、百勝中國的牛市能走多久?
百勝中國是中國最大的餐飲企業,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Taco Bell)等連鎖食肆在中國內地的獨家運營和授權經營權;旗下還有小肥羊、黃記煌、東方既白、COFFii & JOY、塔可貝爾及Lavazza等新興餐飲品牌。
正如海底撈,百勝中國的發展以加開新店及令同店銷售穩中有升為主,今年維持開設1000家新店的目標,單單第一季就新開了315家,同店銷售額亦同比升10%。在業務的后端,如海底撈有頤海國際(SEHK:1579)令供應鏈的穩定性及成本占有優勢,百勝中國于第一季宣布收購最大禽肉類供應商福建圣農5%股權,加強供應鏈保障,并深化與圣農在產品研發和菜單創新等領域的合作,加強成本控制。
集團亦宣布在成都開始動工建設西南供應鏈支持中心,該中心集智慧物聯、大數據平臺和高品質冷鏈物流設施為一體,實現智慧供應鏈,提升經營效率,支撐集團快速發展。
百勝中國的體量龐大,營收規模是海底撈的兩倍有余,門店數量過萬,單單必勝客的門店就比海底撈更多,要快速增長無異要大象疾奔。
不過集團業績早年單靠肯德基支撐,今年首季必勝客業績貢獻樂觀,同店銷售額大增38%,帶領集團整體收入上升46%至25.6億元(美元.下同);盈利更是大增2.72倍至2.3億元。這亦反映,若百勝中國能勤修內功,專注做好自身多元化策略,令旗下多元品牌成為有力增長引擎,業績增長空間十分可觀。
這種對「素質」提升的要求不比海底撈只講求「量」的提高,因此百勝中國要維持幾年業績高增長并不可能,而且從海底撈的事件看來這也并非一件好事,相比起大牛,百勝中國更有潛質走出緩慢增長的長牛走勢。
不過,目前肯德基及必勝客的營收貢獻占比逾九成,反映其余品牌的力度十分不足,它們的提升亦是十劃都未有一撇,中短期內受惠內消經濟政策、去年低基數、科技賦能及供應鏈控制成本等因素,股價仍有上升空間,長線而言投資者則要看集團的多元化策略進展如何。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