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6月16日訊:中國「三孩政策」公布當日,一些政策受惠股如:錦欣生殖、貝康醫療-B、中國飛鶴,股價都有高單位數甚或雙位數的單日升幅,但這幾只股近日股價回調幅度也不少。市場對三孩受惠股有哪些憂慮?哪一只受惠股更能安心長線持有呢?
1、三孩政策受惠股的冷思考
以點對點的直線思維,生育政策放寬可帶來更多生育需求及新生兒,生殖市場及奶粉這類必須品因而受惠。然而,這一切假設要成立,大前提是三孩政策有足夠成效。
首先我們可以看「二孩」的成效作參考。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來的50%左右。
驟眼看來二孩成效不俗,但若更宏觀地看,事實上中國整體出生率近年還是顯著下降,由2016年及2017年的1800萬及1700萬,持續降至2019年
2020年的1465萬及1200萬。先不論二孩占比上升是否基于基數變小了,可以肯定的是二孩政策對鼓勵市民生育一事并沒有長線的成效。根據全國人口與家庭動態監測調查,2019年國內「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僅1.66個,比「80后」低10%,但后者亦同樣不足2.0個;更甚的是,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婦女,僅不足半數實現了再生育。這數據反映出二孩政策對大眾的生育意愿而言已經充裕,再放寬到三孩的需求性存疑。生育意欲下降是教育普及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當然在政府層面還是有一些配套措施可做以鼓勵生育,例如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住房等支持政策。
換句話說并非單純由「二孩」放寬至「三孩」就有立竿見影的催生效果,政府還須做的事仍有很多。因此,對投資者而言,三孩政策難有一招定乾坤成就企業之效,企業的基本面還是重中之重。當然,說三孩政策對受惠股全無助益也是言過其實,投資者只要揀選更優者長線持有,相信亦能享受政策帶來的效益。
2、輔助生殖:錦欣生殖&貝康醫療
輔助生殖面對的是「有生育意愿但不具生育能力」的夫婦,不孕癥家庭會否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輔助生殖服務是一個問題,因為輔助生殖的過程對女方而言是有痛苦的。對于三孩政策對輔助生殖行業的利好,市場有聲音解讀為「吸引有錢但因年紀漸長難以生育的夫婦」,而且這一類夫婦對于政府配套的需求較低,的確會是輔助生殖的理想客源,只是這類市場有多大就暫無數據。
錦欣生殖是全國前五的輔助生殖醫療機構中,唯一一家民營企業,有別于公營機構講究性價比,民營企業更追求服務素質及質量保證,對享受高端醫療的客戶而言相信更受落。雖然在這藍海市場,錦欣生殖的前景非??捎^,但現價市盈率近180倍還是令人卻步。集團2019年盈利大升145.9%,2020年受疫情影響下跌38.6%,雖然因此造成了低基數優勢,今年盈利有望大復反彈,但高估值下股價上行空間有限,現價并非良好的入市位置。
至于貝康醫療-B,它是輔助生殖基因檢測試劑盒行業的代表企業,擁有國內首款也是目前唯一的獲得藥監局批準的第三代試管嬰兒基因檢測試劑盒,并于產前產后階段都有產品研發布局,是覆蓋全生育周期的基因檢測公司。貝康與錦欣的業務分別在于,錦欣幫助夫婦變得「能生」,而貝康則攜帶家族遺傳病基因的患者「優生」。
貝康醫療面向更具針對性的利基市場,筆者對其業務是否真的會受惠三孩政策抱更大質疑。不過集團的競爭對手比錦欣更少,而且對「攜帶家族遺傳病基因」而又具生育意愿的患者而言,貝康的服務某程度上屬剛需,針對的又是較富裕家庭,集團幾乎不會面臨定價壓力,企業護城河不弱。目前股價亦不過在招股價附近,有興趣投資者不妨逢低收集。
最后要談的中國飛鶴,撇除三孩政策的效益不說,集團自身基本面一直走強,過去一年股價升約55%,是近年來港股市場上少見的消費大牛股。飛鶴一直深化線上線下渠道布局,其「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這一定位亦非常奏效,以至于縱然2020年疫情肆虐,集團市占率卻趁勢由2019年上半年僅10.2%升至2020年第四季的17.2%,2020年全年營收及盈利更分別大升35.5%及89%。
縱然三孩政策提振不起中國出生率,一來飛鶴重研發帶出的差異化優勢可望中線而言持續搶占市場份額;二來飛鶴推出適合3-6歲幼兒的4段嬰兒奶粉,硬生生擴大嬰兒奶粉市場;三來集團高端化及超高端化進程順利,擴大盈利空間。估值而言,中國飛鶴還處于合理水平,業績及股價可望走出長牛勢頭,三孩政策對其而言更似錦上添花而已。
3、投資結語
總括而言,錦欣生殖宜待回調再作買入考慮;貝康醫療可逢低收集,但投資者要有時間成本較長的心理準備;中國飛鶴基本實力顯著,估值合理但不算便宜,投資者可考慮以平均成本法DCA或月供形式收集。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