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延續震蕩整理格局,本周市場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2%,科創50和創業板指數跌幅相對較小。周五晚間上交所發布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
// 科創板做市商制度落地 //
7月15日晚間,上交所制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實施細則》提出,做市商通過專用賬戶持有的股份,參照自營持有股票,納入證券公司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數量合并計算,適用權益變動披露及短線交易等相關規定。做市商通過專用賬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應不超過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
上交所表示,根據2022年5月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上交所制定了《實施細則》及配套業務指南并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從市場反饋意見來看,市場機構積極支持科創板做市商機制推出,總體認可《實施細則》及配套業務指南中的相關安排,也對具體業務細節提出了寶貴意見、建議。
經認真研究和充分調研,上交所對市場反饋意見中合理可行的意見、建議予以吸收采納。修訂后的《實施細則》共5章28條,主要內容包括三點。
一是明確做市服務申請與終止。科創板股票做市服務申請采用備案制,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經向上交所備案可為具體的科創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務。
二是明確做市商權利與義務。做市商開展做市交易業務應符合上交所關于做市指標的相關要求。上交所定期對做市商進行評價,對積極履行義務的做市商給予適當減免交易費用等措施。
三是明確做市商監督管理。做市商應當健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建立風險防范與業務隔離機制,確保合規有序開展做市交易業務。
// 頭部券商迎接業務增量 //
近日,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等券商紛紛在公司層面審議通過了科創板做市的相關方案。
中信證券分析師田良表示,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有利于提升科創板市場流動性,增強頭部券商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他估算稱,借鑒此前的新三板市場經驗,科創板日均換手率有望提升10%-15%左右。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科創板的做市商制度是資本市場推行全面注冊制和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最大的意義在于能夠進一步提升市場的交易活躍度。
浙商證券表示,做市交易業務可以更好地服務公司客戶,通過與投行項目承攬、戰略跟投、研究定價、場外期權創設等多個業務聯動,延展客戶服務鏈條,有助于推動投行、投資、財富、研究等業務條線的發展,促進業務協同與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財通證券的測算顯示,假設券商做市持倉市值在1%到4%,科創板做市總規模預計在500億元到2100億元。中性假設引入做市商后交易量提高至550億元/日,做市價差為0.5%,做市交易占比為20%,預計每年帶來的增量收入約為100億元到130億元;按90%的利潤率測算,帶來的增量利潤約為90億元到117億元。
平安證券此前研報認為綜合實力領先的大型券商優勢明顯。一是牌照優勢:預計符合申請首批做市商資格的券商中,大型券商居多。二是資本和資金實力優勢:做市商需要公司的資本實力支持,大型券商的資本和資金實力有助于市場的穩定性。三是客戶優勢:大型券商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有助于交易的撮合與連續性。
// A股延續震蕩整理格局 //
7月15日,A股全線下跌,汽車與汽車零部件板塊卻一枝獨秀,大幅上漲逾2%,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多家龍頭公司靚麗中報預告提振市場。與此同時,北上資金本周連續5天凈賣出,累計出逃220億元。
7月15日,A股市場大幅下跌,汽車與汽車零部件板塊逆市大漲2.01%,成為唯一上漲的板塊。
// 銀行權重拖累市場,上證50本周領跌 //
本周銀行股連日承壓,銀行指數本周累計下跌4.81%,拖累A股各大指數出現回落,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2%,其中上證50跌幅達5.14%,跌幅居前,科創50和創業板指跌幅相對較小。
// 北上資金連續5天凈賣出 //
7月15日,北上資金凈賣出89.31億元,本周連續5天凈賣出,累計凈賣出額220.40億元。從近日北上資金變動趨勢來看,由于海外市場通脹居高不下,加息預期引發投資者擔憂,外資賣出力度亦逐步加大。
// 機構仍看好A股結構性機會 //
對于后市,華富基金研究部觀點表示,未來是否能夠延續反彈行情,更多的是要看國內經濟能否形成穩定的復蘇趨勢。短期看一個季度,中國本輪疫后修復的趨勢相對確定,在環比數據上預計也會對復蘇形成佐證。但仍然不可忽視的是,在傳統的地產+基建的逆周期調節方式中,地產對于本輪復蘇的拉動作用目前尚需驗證,可能意味著本輪復蘇將以一個相對較緩的節奏進行,因此分子端的支撐,可能面臨邊際變化弱化的情況,后續的行情將需要更加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從行業和公司的選擇上都要更加重視業績的邊際改善和兌現程度。
德邦基金表示,展望后市,國內流動性較為寬松,A股依然具備較好的估值優勢和基本面優勢,美國在6月的通脹再創新高,A股仍然保持較好獨立性。在國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當前市場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產業升級和雙碳戰略的仍舊是關鍵方向,后續可持續關注能源、電力等景氣股較高板塊,對于醫藥、醫療、食品消費等板塊,也可逢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