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講這個信用飛輪的邏輯,只想證明一點:這個世界絕不會只變成機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碼的世界。這個世界在很多場景下,完全呈現為一個人推動人的世界。
3
得到App走到現在,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到底是怎么干的。我只能說,我們干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一開始把賬算對了。做對了這件事,我才有機會推動那個信用飛輪的第一下。
那是筆什么賬呢?就是算清楚我們有多少用戶。你可能會說:這還用算?你們不是有數據統計嗎?你怎么可能連自己有多少用戶都不知道呢?是,按照數據統計,我們今天有2600萬用戶。但我們得問問,這就是我們的用戶嗎?坦白地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下載過「得到」,被數據記錄在案而已,一年都未必用一次這個App。我沒有那么狂妄,我不敢恬著臉說,我擁有2600萬用戶。
那我怎么算我的用戶數量呢?剛才我們講的信用飛輪那套邏輯,教會了我怎么算。我只看一個數據:就拿今年來說,有240萬人把得到App里的內容轉發給了他的朋友。這240萬人,把得到App的內容轉發了3500萬次。什么叫轉發?就是用他們的判斷,背書了我們對內容的判斷;用他們的信用,推動了我們的信用。這就是我剛才講的,信用飛輪人推人。這里面沒有算法的事,沒有人工智能的事。
就這么多人,這240萬兄弟姐妹,我敢說你們是我們的用戶。感謝你們!2018年,很多人喊流量焦慮,我是完全沒有的??粗?40萬和2600萬之間的差距,我的內心就很樂觀,工作努力空間還很大。
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是這么算賬的。這么算賬可能會讓市場、讓同行瞧不起,因為數字太小。但是我們只有這么算賬,才能讓我們始終處于信用飛輪當中。
如果有一天「得到」這個產品算做成了,未必會是因為它有多大的流量,而是因為更多人從「得到」的信用飛輪中獲得了力量。到那個時候,假設它做成了,至少我應該能同時看到三件事:
第一,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把「得到」的產品分享給他的朋友,幫助我們帶來更多的好用戶;
第二,越來越多的老師,愿意拿他們最重要的知識產品和「得到」合作,因為「得到」的用戶質量高;
第三,越來越多的公司,愿意把一個人在「得到」上的學習記錄作為評價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重要依據,因為「得到」的老師教學水平好。
你看到了嗎?這三件事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緊密咬合,層層推動的。這就是我夢想的這個產品的未來。
第七部分:時間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1
關于小趨勢,前面我們討論了第四個問題,現在最后一個問題來了。這可能是本場演講最扎心的一個問題。我們都希望自己是時間的朋友,但是,你問沒問過自己:我想和時間做朋友,但是時間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結論很明顯:只要你能足夠強大,跳出時間設置的陷阱,而且持續、長期地守住目標,你就能成為時間的朋友。這種行為模式,叫作“長期主義”。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就像吳聲提醒的:長期主義不僅要堅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你在做的事情,還要持續地不被誘惑。一旦中斷,前功盡棄。
小趨勢的信號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識別出來,長期主義就能把它放大。
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強弱,放眼于足夠長的時間,你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行為模式,成為時間的朋友。
2
我知道你心中可能有一個疑問,不是說“時間會磨損一切”嗎?時間怎么可能成為一個信號的放大器呢?
我給你舉個例子:1600年前,有一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來到敦煌。在一座山腳下停下來休息時,夕陽照在對面的三危山上,剎那間金光萬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極大地感染了,便決定留下來,請人在山上開鑿石窟,用以修行。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這是這座萬年鐘走出的第一格。
此后,這座鐘就走起來了,走了一千多年,無數后繼者效仿樂尊的模式,繼續開鑿石窟,雕塑佛像,繪制壁畫。當地人管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這里是中華藝術瑰寶、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當我們說莫高窟是中華藝術瑰寶的時候,你不覺得奇怪嗎?莫高窟那些傳世作品的創造者,其實只是普通的工匠。他們畫的每一筆,他們刻的每一刀,本來是要被湮沒的呀。如果不匯入這條長期主義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會隨風而逝。而現在,雖然工匠們的名字沒有留下來,但他們活著時候的努力,成了中華藝術瑰寶,他們也成了中華藝術瑰寶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