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周四大盤雙雙低開,隨后兩市分化,受權重股集體回調影響,滬指盤中急速下挫,隨后有所拉升,午盤前未能翻紅。深成指早盤略微震蕩,盤中快速走高,午盤前成功翻紅。創業板指低開高走,受傳媒、互聯網等活躍板塊帶動,盤中驟漲,重新站上1700點。
中國的公募基金已經站上了新臺階,資產管理規模歷史性地突破了10萬億元大關。據長城證券統計,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公募基金總數達到4355只,資產凈值達到100155.14億元,環比增幅9.48%,資產規模創出歷史新高。
10萬億體量并非意味著基金市場存在將近千萬的增量資金入市,增量貢獻主要源自貨幣市場基金。二季度貨幣基金占公募總資產的比重歷史性地超越了“半壁江山”,環比增長7.39個百分點至53.29%。貨幣基金主要投資于現金、存款、短融、短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債券回購、央票、債券等金融工具,但卻不能投資于高風險的股票市場。
與貨幣基金擴張形勢不同的是,投向股票市場的權益類基金在10萬億公募盤中占比則在繼續下降,并首次跌破30%,無論混合型基金還是股票型基金占比均有所下降。從基金二季報反映的情況來看,不足3萬億規模的權益類基金對股票市場的偏好有所上升。長城證券統計顯示,二季度末,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相較一季度末上升0.83個百分點達到85.52%,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
0.65個百分點達到 88.23%;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上升1個百分點為
82.81%。依據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近十年來各季度股票倉位變動,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倉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混合型基金倉位仍處于歷史中位水平。
從上述基金倉位的角度來看,未來這一機構投資者加倉帶動A股市場向上的能量較為有限,而更多可能是在行業切換中帶來結構性機會。從剛剛過去的二季度情況來看,公募持倉變化與市場的結構性行情表現相一致。二季度,滬深300、上證50指數分別上漲6.1%、3.65%,兩者的表現均遠遠強于創業板同期4.68%的跌幅。依據招商證券對于基金二季報的統計,二季度公募基金大幅加倉主板,減倉創業板,對創業板配置的比例下降7.5%。
從大類行業配置的角度來看,二季度基金大幅減倉中游行業,繼續大幅加倉消費和金融地產,其中對消費服務的整體配置比例達到26.6%,距離歷史最高2011年四季度的30%僅有3.4個百分點的距離。另從細分行業的持倉變動來看,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大幅加倉非銀金融、電子、食品飲料、家電;小幅加倉銀行、有色、輕工;大幅減持機械、公用環保、建筑裝飾、國防軍工、電氣設備等偏中游行業。其中,電子超越醫藥成為基金第一大重倉行業,整體配置比例約為13%。龍頭股海康威視(002415.SZ)由158只基金累計持倉1.659億股,較一季度增持了2683.65萬股。在基金大幅加倉過程中,二季度海康威視單季漲幅高達54.2%,成為其A股上市以來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個月份。
從個股持倉來看,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成為第一大基金重倉股,截至6月末,653只基金累計持有中國平安6.896億股,持倉市值高達342.1億元,占流通股的比重6.37%。機構買盤之下,二季度中國平安單季漲幅達34.56%。第二大重倉股格力電器(000651.SZ),由592只基金累計持倉5.357億股,市值220.54億元。第三大基金重倉股是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600519.SH),由456只基金持倉3968.4萬股,市值187.2億元。
長江證券分析師張宇生認為,基金中報中配置結構的變化要比配置行業的變化更為關鍵。2017年的市場是龍頭的盛宴,繼一季度龍頭公司配置占比大幅提升之后,二季度這一趨勢仍然持續,或許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基金公司配置中最值得關注的趨勢,公募基金或許將從分散配置重新回到集中配置。
談及基金資產配置,不得不談5只“國家隊基金”的動向。2015年股市大跌期間,證金公司曾經出資2000億元發起設立華夏新經濟、易方達瑞惠、嘉實新機遇、南方消費活力、招商豐慶5只基金,分別由華夏、易方達、嘉實、南方、招商等國內5家大型、老牌基金公司負責運營,每只初始規模400億元。
成立以來,國家隊基金的一舉一動分外引人關注,一度成為市場投資的風向標之一。二季度,國家隊5只基金重倉了37只個股,整體風格偏好低估值的藍籌,其中銀行股、消費股成兩大超配板塊。伊利股份(600887.SH)同時被4只國家隊基金持有。其中,華夏新經濟基金、南方消費活力基金、嘉實新機遇基金、招商豐慶基金分別持有4411.92萬股、3104.53萬股、3026.65萬股、1571.78萬股。國家隊基金的眷顧也推動了伊利股份的上漲,二季度漲幅18%。而易方達瑞惠、嘉實新機遇基金均將格力電器作為第一大重倉股,持倉分別為1746.74萬股、2723.85萬股。格力電器二季度上漲30%,為兩只國家隊基金凈值增長帶來一定貢獻。
“在二季度的投資操作上,本基金繼續保持中性倉位,重點配置低估值藍籌個股。”南方消費活力二季報顯示,二季度后半段,在低估值藍籌股票較好反彈的帶動下,市場總體指數在6月份也有所回升。在基本面保持平穩的背景下,鑒于風險偏好在6月底時已經有了較好恢復,因此,預計權益市場的三季度表現將略有壓力,但風險也不會太大。
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不光是境內的公募基金偏好價值藍籌,從來自滬港通、深港通的數據來看,外資對于A股“漂亮50”的偏好同樣高漲。在二季度的連續3個月,中國平安成為第一大成交活躍股,外資累計凈買入1068.2萬元中國平安。第二大成交活躍股是貴州茅臺,二季度累計凈買入2093.8萬元。其他成交活躍股還有海螺水泥、中國建筑、上海機場、恒瑞醫藥、上汽集團、招商銀行等。
富達中國區業務主管徐路雁對A股藍籌股價值給予了肯定。他稱,中國很多大藍籌,市場上有很多人講是泡沫。“何謂泡沫?如果增長速度不能再維持,叫泡沫。很多公司作為藍籌股,在行業內屬于龍頭企業。成為龍頭企業,在行業內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可能在行業中有較高的定價權。在藍籌股里面,雖然過去一段時間股價增長速度非常快,但這也是恰恰反映了這些企業的價值所在。”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 基金“抱團”持倉效應演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