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道德風險多數都是因為人們的逐利性。
前不久,ofo小黃車持續不斷爆出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部分高管離職以及資金斷流等負面新聞,尤其一篇《小黃車快黃了》的圖文消息刷爆朋友圈,更是將ofo推到了風口浪尖,備受公眾和媒體的質疑。同時也讓共享單車能走多遠成為了坊間熱議的話題,在此我們先不說ofo負面消息真假,但共享單車在市場中的糟糕表現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共享單車從無到有發展無疑是最快的。在2014年ofo首先提出共享單車概念之后,短短數年,共享單車市場份額膨脹到上千億人民幣。根據《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1886萬,2017年展望將到達5000萬用戶。然而,大數據背后是共享單車運營過程中問題的暴露:大量單車人為損失、押金退換不力、破敗單車隨意堆放……監管無法到位、資金周轉不靈,一系列弊病使這種新經濟的前景變得暗淡。
如果說共享單車的亂象是共享經濟模式的表征,那么逐漸喪失持續性的盈利模式無疑是其硬傷。發展至今,共享經濟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了注意力經濟的紅利。在ofo小黃車創立到推廣,共享單車靠著多維度的營銷方式,憑著用戶的新鮮感和全新的體驗打入市場。在取得初步成功后,由于無法持續吸引注意力或者展現更多使用價值,導致這個行業也就掉入了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也讓很多后來者爭先倒下。
如圖:
同時,共享單車在市場中遇到的問題更是令人頭疼,據媒體報道:
從170萬輛到100萬輛,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某市的共享單車行業告別“大亂斗”時代,逐漸步入有序競爭。然而,車輛數的驟減卻讓用戶不時體驗到“無車可騎”的尷尬,更讓一些用戶不滿的是,壞車率的攀升讓“掃碼即走”越來越難實現。兩年前,共享單車的出現填補了出行領域“最后一公里”的空白,但如今看著路上頻頻出現的故障車,未來該產業是否會名存實亡成了不少市民擔心的問題。
車損率過高一直是共享單車頭上的緊箍咒,同時也掣肘了共享單車的發展。其實對于這個現狀,在我看來是因為整個共享單車陷入了一種道德風險的困局,而這一個原因也導致了共享單車在如今市場的尷尬局面。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指的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換句話說就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后果時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但要注意的是,道德風險不是指道德敗壞。
獲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在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例約為10%,有幾個有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照常理,這幾個學生會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在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發現自行車被盜比例迅速提高到了15%以上,生意嚴重虧本,很難維持下去,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投保的學生因為車子丟了會獲得全額賠付,就不在乎車子會不會被盜,防范措施也不會那么嚴密甚至于就沒有,車也不會上鎖,也不會把車子放到安全的地方,因為投保的學生完全不承擔丟車的責任,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從金融危機到雇人勞動,從借貸服務到共享經濟,都有道德風險的影子。
避免道德風險,一個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全社會的道德覺悟(感覺這句話跟沒說一樣),如果人人都把誠信奉為信條,那么所有存在道德風險的事情都不會存在,但這只是理想狀態,而不是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道德風險,就要進行風險轉移,理性的人總會以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為目標,這就需要從兩點避免道德風險。
以共享單車為例:
一,在進行“掃碼確認——授權使用”的程序設計中,既要充分考慮權利與責任的關系,也要做到權利和責任相對等,按規定用戶必須停車落鎖,不得亂停亂放,不得將車停在易丟的地方,這樣用戶會更加慎重,讓用戶明白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明確應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防止出現損失而不能獲得賠償的情況。
二,前期不僅有嚴格的使用說明設計,更應該在用戶操作期間加強監督,使得雙方都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權利和職責,進一步減少道德風險的發生。
如今的道德風險多數都是因為人們的逐利性。現如今的共享單車產品雖然僅僅在起步階段,但是因其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城市中有許多的共享單車是不能很好的利用,并且這部分的單車遭到破壞或是偷竊的概率更高。而且普遍是在一輛被破壞或是被盜竊后而產生的一系列破壞。這也正是經濟學中所說的“破窗理論”,所以在我看來認為共享單車的改進思路應該與大數據和個人信用結合,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投放。不可因估計投放后有可能發生的損壞而將一部分共享單車進行無效率投放,即大量投放至大規模用戶無法觸及的區域。使得產品投放的區域有著易被發現,方便使用,人口流動率小但流量大的屬性。
說到底,共享單車在豐富居民出行選擇、緩解交通壓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現在共享單車行業的問題還有許多,但并非無法解決。如果有這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賠付體系,相信共享單車的發展將會惠及更多的人,同時也能為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文為 品途商業評論 投稿作者:京畿部長 的原創作品。原文出處:https://www.pintu360.com/a5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