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歷史規律表明,資本主義每一次危機都伴隨著變革,每一次變革都是對資本主義既有發展模式的反思與糾正,資本主義在變革和重組中將以一種新形式生存下來。此次危機后,資本主義再次面臨新一輪重大變革,這將全方位地為下一周期的擴張做準備。
從“持久利益”出發,全面“提升自身實力”。危機后,美國維持霸權方式從著眼于“打擊對手”到“提升自身實力”的戰略調整。美國早在2010年5月出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指出美國的持久利益是:美國、美國公民以及美國的盟友和伙伴的安全;在一個開放和促進機會與繁榮的國際經濟體系中,保持美國經濟的強大、創新和增長;在國內和全世界尊重普世價值;在美國的領導下,通過緊密合作建立促進和平、安全和機遇的國際秩序,以應對各種全球挑戰。
美歐圍繞不同主線,重塑全球財富規則。危機過后,資本主義國家發現“舊常態”下的財富規則,對他們越來越不利,打破舊有規則,重塑全球貿易版圖成了“新常態”。美歐主線略有差別。美式資本主義主要圍繞“深層修復美國霸權”這條主線進行財富規則的重構,從開放的全球主義向整體的區域主義轉變。歐式資本主義主要圍繞“全球性問題—氣候問題”這條主線,進行財富規則的重構,更加凸顯自身的清潔能源技術優勢。
重新尋找貨幣“錨產品”,重構貨幣信用體系。從次貸危機到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美元作為操控世界經濟的鏈條曾出現過斷裂。美元要再度復興,必須找到具備石油這樣品質的“錨產品”,使之重新成為美元捆綁計劃。為了重構美元信用體系,美元穩定“錨”正從“石油—美元”向“碳—美元”切換。但歐洲比美國早20多年就進行了“碳—貨幣”的布局,目前,在碳交易結算中,歐元具有絕對優勢。
產業政策著眼點,從需求方的政策轉向供給方。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與影響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家重新意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再工業化”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體的普遍共識,全球制造業格局正在重新洗牌。在此大背景下,不同類型的經濟體紛紛提出了自身的戰略發展概念,典型的有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的“工業4.0”。
新能源革命將會成為西方未來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議題下,西方各國都將“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作為經濟復蘇的引擎。金融危機后,新能源革命發酵的速度超出我們的想象。新能源革命導致的能源替代,將會導致整個經濟系統發生全局性變革。
與實體經濟相關聯的“基礎性創新”將爆發式出現。歷史規律表明,重大基礎性創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經濟蕭條期,技術創新的周期與經濟繁榮周期成“逆相關”。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共同點。“創造性破壞”使資本主義經濟繼續擴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