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收盤,兩市共有493只股票率先突破了4月7日的日內最高價(前復權,下同),彼時恰恰對應上證綜指3295點的階段高位。其中,共有331只滬深港通標的股“入圍”,占比高達67.14%。此外,大盤股和業績超預期也成為了階段強勢個股的關鍵詞。
493股率先突破4月7日高點
“從技術面上看,上證指數目前短期處在上升趨勢之中,但是上方3230點缺口壓力相對較大。進入到7月份,指數反彈也進入了高位震蕩區,市場表現更多的是局部熱點行情。”華鑫證券分析師嚴凱文表示,期間市場的成交量雖然有所放大,但是仍有欠缺,目前行情只能暫時定位為“反彈行情”,因為真正的中級別大行情需要場外資金的不斷入場才能推動起來。
但就在股指沖擊“4·17”缺口未果的同時,兩市部分強勢股股價卻節節走高,率先突破了“3295點”。據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493只股票率先突破了4月7日的日內最高價(前復權)。而彼時恰恰對應上證綜指3295點的階段高位。其中有107只股票期間更是刷新了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開立醫療、光莆股份、方大碳素和冀東裝備的階段漲幅最大,至上周五收盤均實現翻倍,對應階段漲幅分別達201.80%、118.03%、112.20%和108.75%。此外,華北高速、潔美科技、新勁剛、西水股份、創業環保、八一鋼鐵、創新股份、三花智控、廣州港、漢鐘精機和榮晟環保的階段相對漲幅也都超過了50%。
從行業板塊角度看,醫藥生物、化工、電子、房地產、交通運輸、機械設備、汽車和有色金屬板塊的強勢股數量超過24只,而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采掘、電氣設備、非銀金融公用事業和輕工制造板塊的強勢股數量超過15只。
聚焦“業績+大盤”
與上證50指數的頻創新高對應,這493只股票中上證50指數成分股就占據了33席,上周創新高的滬深300指數中,成分股也有127只率先強勢突破。而在這493只強勢股中,屬于滬股通成分股的有151只,深股通共有180只,合計共331只,占比高達67.14%。
除此以外,“業績”與“大盤”也成為了強勢股的關鍵詞。一方面,這394只強勢股的平均總市值高達552.13億元,而全部A股的平均總市值達176.00億元。另一方面,在已公布中報業績預告的2075只股票中,有281只股票“入圍”率先突破的強勢股“名單”。其中,預增、扭虧和略增的強勢股共有141只、21只和63只,對應“入圍率”達22.38%、15.91%和11.58%,顯著高于略減、首虧、續虧、預減、續盈等類型。
“本輪行情的演繹以價值挖掘為主線,進入7月之后,隨著中報預披露公司的出現,中報預期高增長的上市公司受到場內的資金的重點青睞。”嚴凱文表示。
“牛市重勢,熊市重質,以業績為準繩,去弱存強仍是當下市場操作的不二法門。”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資深策略分析師溫麗君指出,近期行情主要圍繞中報業績展開,業績分化下個股分化也不斷加大,短期市場資金繼續抱團成長確定性品種,業績低于預期的品種頻頻遭遇“閃崩”困局。個股的基本面的確定性以及流動性仍是短期資金抱團的主要方向,而中報季之下,市場的機會毋庸置疑仍圍繞中報業績超預期品種展開,不論是周期股近期的持續強勢格局,抑或是保險、券商的進一步走強,都跟其中報業績息息相關。
但從強勢股所屬行業來看,白馬股、周期股等權重股的已經不占據“絕對優勢”,強勢股呈現出擴散、分化的特征。“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前期抱團取暖過于集中,隨著一線白馬股的股價不斷創出新高,那么重倉持有的機構開始考慮小幅降低些配置,進而轉向低估值板塊、或部分周期品、或中報業績超預期的品種。”李立峰表示,“我們認可這樣階段性擴散的邏輯,但持續性預計最長一個月左右,畢竟需求端成為周期品上漲的最大瓶頸。‘業績確定’并疊加‘估值在30倍以下’受機構認可度相對較高,機構‘守舊掘新’的趨勢較為明顯,資金適度擴散的方向涉及到低估值板塊、部分周期品、中報業績高增長。”
嚴凱文也指出,目前上證50標的已經大部分超出其內在價值,由于短期市場風險偏好依然低迷,抱團取暖行情暫難言結束。建議投資者關注目前PEG較低,業績與估值匹配度較好的大金融板塊,謹慎追漲估值過高的標的。周期股漲價帶來和中報業績高增長超出市場預期,短期調整后可繼續關注。但部分受供給收縮推動的漲價板塊或將受制于產能釋放,中長期上漲趨勢不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