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一段一名白衣女子在斑馬線過馬路時被出租車撞飛后,又遭一輛小轎車二次碾壓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短短數小時時間里,評論多達數萬條。6月7日晚,河南省駐馬店市公安局發布通報稱,事件發生于4月21日,被撞女子確認死亡,兩位肇事司機均已到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6月8日《北京青年報》)
白衣女子為何會被二次碾壓?一方面是因為首先肇事的出租車逃離了現場,另一方面,是因為其間多名路人對橫躺在馬路中間的女子選擇了視而不見。有記者根據網傳視頻,粗略數了一下發現,白衣女子第一次被撞到后,有20輛左右的車選擇繞行,有20個左右行人緩步走過。直到女子被第二次碾壓后,這才有一位黑衣男子站在了斑馬線上,也有了掏出手機的動作。這場車禍折射出的冷漠,實在讓人不寒而栗、心意難平!
面對一位行人被突然撞飛,可能有一些目擊了現場的路人還在驚魂未定,并為自己暗暗慶幸;也有一些剛經過的司機與路人不明就里,還以為那位女子是因為病倒、是因為訛人等原因躺在馬路上,擔心上前扶了人會反被賴上;還有路人與司機或許覺得,自己毫無處理受傷者的經驗,不敢輕易采取移動或其他方式保護甚至是救助傷者……無論出于哪種心態,都是從自身立場出發的冷漠心態,壓根兒沒有想到“生命大過天”。
由此想到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的“小悅悅事件”——2011年10月13日,2歲小悅悅在佛山一家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漠然而去,直到拾荒老人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輿論廣泛熱議人性的冷漠與道德的滑坡,聞聽者無不從內心進行了一次莊嚴的自我道德審判。自此以后許多人善良地以為,再也不會有“小悅悅事件”發生了,我們再也不會世態炎涼了。然而該事件何嘗不是“小悅悅事件”的翻版?
翻版“小悅悅事件”重演,難道我們依然只能抱怨世態炎涼,譴責見死不救?依照目前狀況來看似乎是。然而抱怨譴責又有多大用處?只有將見死不救入法、用法律來懲罰見死不救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公眾知道見死不救不光違背道德,還觸犯法律,“小悅悅事件”及白衣女子事件才可能不會上演。有人或許要說,立法懲罰見死不救,更可能導致每個人都躲遠點,但在突發事故現場,有證據證明能夠救人之時就難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