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三掛牌公司的業績不盡人意。前幾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利潤增長率,都要高于主板,也高于創業板。但是去年以來,這種增速大幅度放緩,已經低于主板與創業板了。這里有復雜的原因,包括新三板擴容過快,掛牌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不少中小微企業掛牌后遇到發展瓶頸,業績難以提升。也有的在掛牌前過度釋放利潤,此后就缺乏進一步增長的動力。還有過去一些私募股權基金掛牌后,在一定市場條件下表現出了很強的盈利能力,但這種狀況在近兩年來就不突出了。公司業績平淡,成為新三板市場發展、股價上行的重大阻力。
其次,去年年底以來,市場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變,投資者對企業業績的關注程度大幅度升溫,這也造就了一波以業績為核心的藍籌股行情。相對而言,從新三板的特點來看,通常不會包含成熟型的企業,更多是接納創業型的企業。這樣就與今年的投資氛圍不那么協調了。結果就是,大量當初以成長性為賣點,試圖通過在新三板掛牌,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尋求更大發展的企業,此間很少能夠獲得相關資金的青睞,不但再融資困難重重,市場交易也是冷冷清清,這樣一來也就使得行情難以有所作為了。這也提示人們,在缺乏穩定專業資金的背景下,證券市場中那些個性化很強的板塊,也許其發展本身會受到嚴重制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新三板雖然在前幾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主要是表現在一級市場的數量擴張上,二級市場建設并沒有緊緊跟上。大家都知道,新三板交易制度處于探索期,從很多角度來看,還是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缺陷,有關方面也提出了包括建立大宗交易制度、開放私募基金做市等種種安排,在掛牌公司的分層以及向創新層給予政策傾斜方面,也是有所考慮的。但是,所有這些都沒有能夠及時付諸實施。由于市場建設的相對滯后,很多抱著憧憬改革紅利心理入市的投資者,不能不對此深感失望,這不但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投資積極性,同時也抑制了新資金的入市。一萬多家掛牌公司,每天的成交金額才六七億元,大量公司有行無市,掛牌以后并沒有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所有這些,都導致了新三板的低迷,乃至在今年的證券市場發展中開始掉隊。
當然,新三板掉隊,有些問題是歷史遺留的,有些是在某個發展階段中難以避免的,但也有一些是改革力度不夠所至。怎樣加快改革,推動新三板盡快趕上去,應該是新三板各參與方都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畢竟,沒有新三板的正常發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將是不完整的,整個證券市場也將是不協調的。(原標題:新三板為什么會掉隊?)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