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股東”行或不行,宜早下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市場關注的“三類股東”問題,陳永民明確回應稱,“三類股東”可以在新三板做投資,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在企業申請IPO后成為問題,現在也沒有明確說行還是不行。
“這個一直在推動,最近也有一些進展,現在各方面的不同意見也在慢慢消除。”他呼吁稱,最終結果無論行或者不行,決策一定要快。
實際上,對于投資者來說,“三類股東”也是其布局新三板的擔心之處。清控銀杏創始合伙人薛軍提出三個困惑,即新三板何去何從、“三類股東生死未卜”、讓人前后糾結的“減持新規”。
這家于2006年10月前后便將第一筆資金投向新三板首家掛牌企業世紀瑞爾(7.33 -0.27%,診股)(已退市)的機構,到2017年的投資組合中仍有30多家新三板企業(占其全部投資項目的四分之一)。
但經歷過新三板發展早年的“蜜月期”后,現在遇到所投企業徒增掛牌維護成本但享受不到好處、融資效率因掛牌降低等各方面難題。
而“三類股東”本身作為中國投資機構的“創新之舉”,現在卻成為企業IPO的“坎兒”。不得不提的是,因為“三類股東”問題,海容冷鏈等新三板掛牌公司進行IPO時處于“持續等待”中。這也令薛軍十分困惑:“成不成,希望監管部門早點有結論出來,這樣投資機構也可以做相應調整。”
作為掛牌公司,神州優車(838006)也有擔心之處。該公司董事會秘書陳良蕓坦言,公司2016年7月22日掛牌新三板,從融資、股權激勵等各方面講,都是新三板很大的受益者。“新三板是中國真正注冊制市場,這也是神州優車的最優選擇。”
但該人士認為,目前新三板市場存在投資者門檻過高、市場流動性比較差、股東退出難、外資機構無法參與新三板一二級市場投資等問題。“新三板改革紅利待釋放;建議監管層考慮放寬投資者門檻,參照A股市場,盡快引進QFII、公募基金等。此外,建議考慮引入集合競價交易制度,從多個方面努力改善市場流動性。”
當天晚上,中信建投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劉乃生給出建議稱,新三板市場發展,必須堅持三點:一是堅持獨立市場定位,與主板市場錯位發展;二是堅持新三板的特點,尊重資本市場規律;三是堅持風險控制和監管同步進行,“不能只監管不發展,發展停滯是最大風險,應在改革發展中控制風險”。(原標題:股轉公司副總陳永民:新三板不能成為“韭菜市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