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垃圾分類重“理”而非“管”
繼上海轟轟烈烈展開垃圾分類工程之后,目前全國生活垃圾的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展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逐步建立。
關于垃圾分類意義的宣傳鋪天蓋地,分類增加可回收利用物,分類減少最終的污染排放,都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以廢紙為例,一噸廢紙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紙,可以挽救17棵大樹;少用240公斤純堿,造紙的污染排放降低75%,節省造紙能源消耗40%~50%。
四、真正的“大頭”還在建筑工程垃圾和企業產生的工業垃圾
我們再拆解一下“垃圾”二字。“垃”,從土,從立,“土”即土塊、土粒,“立”指“獨立”,“垃”是指散落在平地上的獨立土塊或土粒;“圾”,從土,從及,“土”即土塊,“及”指“手頭”,“伸手可及”,“圾”是指身邊的土塊。“垃圾”合成一個詞則指“身邊的散落土塊或土?!?。這是典型的建筑垃圾概念。
日本的《垃圾分類手冊》中有特別注明“本町內不收集的物品(即禁止丟棄物)”,一共三類:
一類還算是生活垃圾,但由專業機構或人員來接收和處理,包括輪胎、蓄電池、液化氣罐、特殊藥品的容器、油漆、涂料、農用大棚膜、工業性廢油、農機具、滅火器等,家庭浴缸、洗手臺等住宅設備也一律委托施工者進行處理;
一類是商業垃圾,不包括餐飲店的廚余、辦公室廢紙和煙頭。商業類垃圾月平均垃圾排放量超過100公斤的企業需要自行處理,或自行運至焚燒廠,也可委托給廢棄物處理專業機構進行處理。
還有一類就是典型的工業垃圾,由專業人員接收。為了方便居民,日本專門制作《家庭垃圾收集日歷》,幾乎每戶都有,不僅有日語版,還有中文、西班牙語等5種外文版本。企業垃圾需要區別不同細分行業的專業設備設施配套,甚至要為此成立新的垃圾處理機構。比如,塑料回收需要配套設生產塑料顆粒的工廠;各類金屬需要有專門的組織為它拆解、分離,有的甚至需要提煉。
比如,包裝食品、產品等容器和材料,居民在處理時必須拆下瓶蓋,包裝物內的東西務必清理干凈,殘余食品進入可燃垃圾;家里廢棄的玩具,要拆解成三部分:塑料垃圾、金屬、小型家電;一張被廢棄的CD唱片也要分成三種垃圾:包裝紙為資源物資,塑料袋、塑料盒為塑料垃圾,唱片本身為填埋物。
居民在垃圾分類前,先對將要棄擲的固廢清理干凈非常重要,溫州一帶過去有塑料垃圾處理的企業,由于需要清洗回收的塑料,對河流造成了二次污染。固廢盡可能濾干水,或晾干后棄擲,對后端垃圾處理也非常有意義,垃圾焚燒廠把垃圾中的水通過處理降到可自燃的含水率,每噸成本50~60元。
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民工程,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精細化管理工程。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