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垃圾焚燒是現階段相對科學、合理和可行的辦法
以我國現實情況來看,“減少填埋量,增加焚燒量”是垃圾處理的短期目標,相對合理、科學和可達成。如果,現在就試圖讓所有居民把可回收固廢與廚余垃圾徹底分類,實在勉為其難。能夠把必須填埋的有害固廢分出來,剩下的進入焚燒爐,進行垃圾發電就很不錯,已經“很合算”了。
◆捷克環境信息局的資料顯示:城市垃圾大多數是混合垃圾,占比69.2%,基本進入焚燒廠;其他固廢占比,紙張和紙板5.7%、玻璃1.7%、金屬1.7%、塑膠1.7%。
◆美國固體廢物處理,焚燒占13%,2015年進入發電廠為2.624億噸;填埋53%,美國西部地區擁有垃圾填埋場186346個;回收利用也只占26%。
我國一般城鎮居民以戶均4人計算,垃圾日值為4公斤/戶;農村常住人口略低,垃圾日值約0.8公斤/人。筆者調查的廣東某地級市,城市中心區垃圾產量日值2000噸,春節假期垃圾產量日值3000噸,最高峰垃圾產量日值3500噸。整個城市(含鄉鎮)垃圾產量日值5000~5500噸。該市現有登記垃圾車200多輛,每天向電廠輸送可燃垃圾160車次,向填埋場運送垃圾300余車次。2018年8月投資6億元的環保電廠,日處理垃圾1200噸。
中國新建的垃圾發電廠,無論設計原理、應用技術還是設備設施都很成熟。現在各城市的生活垃圾大部分屬于混合垃圾,其可燃成分不低于30%,低位發熱值在3350kJ/kg以上,含水率在50%以下,不用添加燃料即可焚燒。二噁英在700度以上爐膛燃燒并且不少于2秒即可分解,故燃燒溫度的行業標準定在大于850度。筆者所調查的焚燒廠的垃圾在爐膛燃燒溫度是1050度上下,最高1100度,一斗垃圾進入爐膛燃燒時間一般為150分鐘電廠處理垃圾的成本大約33元/噸,每噸垃圾發電量大約280度。有些地區垃圾有機物多,發電量更高。
垃圾發電面臨最大的壓力是成本高,準確地說是建廠資金的利息和資產折舊,綜合計算垃圾處理成本達130~160元/噸。黃河以北地區拾荒者多一些,可燃物剔除較多,而且摻雜大量蜂窩煤灰(塊),垃圾焚燒需要添加其他可燃物,垃圾發電廠成本更高。如果考慮垃圾發電是特殊行業,有一定的公益性,則可以換一種方式計算環保電廠的成本。
垃圾焚燒物質分解為煙氣、灰、渣、水。經過脫硫、脫碳、脫硝,垃圾焚燒后的煙氣基本不構成污染;我國垃圾焚燒灰渣的未燃盡率約2%,最佳可達到0.7%,灰渣中的結晶體有特別價值,會被回收;爐灰被認為是有害物,有重金屬殘留,目前只能分區單獨填埋。我國在“垃圾圍城”的背景下,對垃圾焚燒廠進行煙、灰同時控量,過于理想化,不科學,因為物質不滅。
至于垃圾發電廠建設選址困難,群眾普遍抵制,與垃圾處理廠是否嚴格遵守流程和排放標準的運營有關。更多源于在垃圾發電的技術成熟之前,居民對垃圾焚燒的不良印象,還有對政府的不夠信任。日本很少發生居民抵制新建垃圾焚燒廠的事情。
垃圾填埋也越來越嚴謹,防范二次污染也有很多措施。填埋場一般經過三層防滲漏:沙土、覆膜、覆蓋,另設計排水、排(沼)氣系統,使填埋場的二次污染降到最低。但是,目前為止,垃圾填埋仍然被視為垃圾處理最后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方式,一個城市的垃圾處理,如果能做到歷史上的存量垃圾再挖掘出來焚燒,那么該市垃圾處理就進入先進水平了。
當然,通過垃圾分類最終做到垃圾處理既極少填埋又很少焚燒,那就進入到極高水平了,說明垃圾再利用的比例相當高了。有人指出,北京的生活垃圾中至少有40%的成分是可回收的,甚至有專家認為我國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80%以上可作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但那是一個遠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