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天的小米為什么能夠成功逆轉?
我們是怎么解決剛才提到的三大困難呢?其實在去年年初小米的全員動員會就提了兩個字:補課。我覺得要認識到之前我們的第一還很虛,我們還沒有真正與之相襯的實力,我們要放下架子從零開始創業,缺啥補啥,對標行業領先者,保持謙卑的心態。我們就只提了補課,銷量都不在我們的計劃當中,堅持補好課,基礎能力上來,還能不贏嗎? 關鍵是練好基本功 。
補課
這個課具體怎么補?第一、組織結構對標,每個行業都有行業的規律。行業中領先的公司在一次次組織優化里面都找到了最優解,我們要尊重行業規律,向同行學習。
在業務管理上,最核心的是意識到手機工業的復雜度,需要產供銷一體化。我們在手機部、供應鏈、小米網銷售團隊分別組建專門的參謀規劃協調部門,一年里從0開始建立起超過100人的協同團隊。就是這100個人在幫我協調整個龐大的產供銷體系聯合作戰。
在幾種能力具備了以后,我今年提了三大命題。我們面臨的問題有300個,我說300個解決不了, 我們要以創新、質量和交付三個命題為龍頭來解決問題。 對手機業務來說,質量是生命線,我們是靠質量在中國成為第一的,我們也是靠質量消滅了所有山寨機,但是今年的問題是對手不是山寨機了,我們的對手是中國企業里面最牛X的公司,問題是怎么能在質量上全面超過他們?
今年年初,我親自牽頭質量委員會,經過十多次專項會議的討論,制定了翔實的質量行動綱要,并組建質量辦公室專門督辦。我們的目標是用品質的鐵拳贏得市場。
當然,我在今年年初講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很快第二季度就立竿見影,我們第二季度出貨2316萬部,環比增長70%,重返世界前五。 現在看來,業績回來的速度比我們想象要快很多,我覺得它是我們過去一年半夯實基礎、苦練內功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又創造了一個奇跡,基本實現逆轉。 我認為逆轉的核心是分清楚了優勢和劣勢,重點抓住劣勢,放棄了KPI和銷量,全力夯實基礎,保證公司健康運營。
我覺得 小米之所以能夠 逆轉,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在于創新 ,因為不創新是逆轉不了的,我們在創新方面做了哪些事情呢?首先說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今年年初Boston Consulting Group(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世界創新50強報告中,有兩家中國公司入選,小米在35位。FAST COMPANY(快雜志)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排名榜上,有6家中國公司入選,小米排在13位。
核心技術創新
什么是核心結束創新?舉個例子,我們去年在全球發布了全面屏手機小米MIX,驚艷了全球。這款全陶瓷機身的手機屏占比達到了91.3%。我們把這種新手機設計形態命名為“全面屏”?,F在包括今年的三星Galaxy S8、9月份即將發布的iPhone8,大家都跟進了這種設計,整個行業都接受了“全面屏手機”這種定義。我們站到世界的巔峰,引領了整個技術的潮流。
接著再講在相機上面的投入,小米6被用戶高度認可的是:變焦雙攝、拍人更美,我們在變焦雙攝上比同行旗艦機要好很多,我們找了一個公證處,認真做了小米6和另外兩款同行旗艦手機的盲測,有63%的人覺得小米的手機好。其實不光是屏幕,我們孩子啊包括芯片在內的一系列核心元器件方面招攬人才組建業內頂尖團隊,投入巨大,下了苦功夫,實現了大量核心技術創新。
截至目前,小米已獲得授權專利4806件,其中一半是國際專利。去年我們申請了7071件專利,獲得了2895項專利。在支撐產品技術創新不斷涌現的同時,這些專利儲備也為我們未來進軍歐美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商業模式創新
理解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題眼是“小米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以前很多人問過我小米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我很難一句話說清楚,后來我終于想明白了,因為我們是一個新物種,所以你沒有辦法定義這家公司是什么。我最近把它簡單總結成一句話: 小米是手機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 我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做了不少事情,也到了很大規模,今年收入也是過百億的。而很多還沒意識到小米另外的價值:我們從一家電商平臺公司已經進化到新零售平臺。
小米手機做得好,帶動了小米網的銷售,小米網做起來以后,又銷售了更多的手機給用戶,然后在小米手機里預置了小米商城APP又再次拉動了銷售,簡單講就是爆品推動平臺,平臺又推動爆品,是一種良性互動的模式。
接著我們更大的戰略突破是做了小米之家。小米之家是具備電商效率的線下零售店,每平方米的坪效是27萬人民幣,目前排在世界第二。我認為是小米在過去兩年巨大的創新,就是可以用電商成本做線下零售店!
買手機是一個低頻的行為,廠商打了大量的廣告說服用戶兩年買一次,兩年以后又需要再打大量的廣告。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它需要產品組合,我們為此發明了硬件生態鏈的打法,豐富完善產品組合,用一兩百個產品黏住用戶。
我們的哲學和所有的公司不一樣。 我努力的目標就是做最優質的產品,賣的越來越便宜,這是我七年前做小米,能讓我自己激動的偉大的夢想。
這個模型的缺點是什么呢?太復雜,這個人要懂硬件、軟件、IOT、零售等等,幾乎是個“全能型”的模型,這對整個團隊的要求非常高,執行難度非常大。全球有哪家公司又能做平臺、又能做硬件產品、還能干互聯網?寥寥無幾。小米模式本身有著非常大的難度,在每一個緯度上都有世界級的競爭對手,你還必須勝出。
這是我們總結的小米模式圖,我們叫旋風圖,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小米的各個業務都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持續升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