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小米成功逆襲!靠的是什么?
近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的三十多位理事訪問了我們小米公司的總部,亞布力論壇理事長陳東升主持了這場主題為“互聯網+與中國制造升級”的CEO研討會。
在會上,我分享了小米的商業模式、價值觀,小米在過去遇到了哪些困難,以及在今年如何成功實現了逆轉,圍繞小米模式,陳東升、張維迎、閻焱、汪潮涌、俞渝、張樹新、王興等理事跟我進行了深度的交流,下面節選一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
大家對小米存在一些認知差異,主要因為小米屬于新物種,有著前所未有的新商業模式結構,所以在不夠了解小米的時候很容易誤解。比如,小米創業初期很成功,大家就覺得小米模式是王道,互聯網思維就是厲害,后來小米遇到困難,大家又覺得小米模式不行,互聯網思維是忽悠。實際上,互聯網思維是源自互聯網精神的思維,但不是只有互聯網才適用,它的本質是透明和高效。互聯網是0,實業是1,如果實業立不住,再多的互聯網思維也沒有用。
一、小米創業之初,僅僅兩年半時間,為什么能夠從零做到中國第一?
我們今天回想一下,2010年一個小創業公司拿著三千萬人民幣做手機,進入了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行業。這個行業競爭有多激烈呢?國際手機市場上,其實只有兩大玩家,一家叫蘋果、一家叫三星,你們再想想哪個行業只有兩大玩家。在中國市場上,我們入場時有300家,到現在活下來只有20多家,其中前幾家我認為基本上能活下來,后面10多家還在搶奪生存權。這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在這么激烈競爭的領域,一個從零開始的創業公司只用兩年半干到第一名,到今天我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奇跡發生了,為什么?
創辦小米是在我賣掉了卓越、金山成功上市、退休了三四年之后,在我40歲的時候決定干的事情。小米想干什么事情呢?我想為中國解決點實際困難,這個實際困難就是當時的國貨不夠好、價格很貴,很多人就去國外買買買。
二、過去兩年,小米到底遇到什么困難?
過去兩年外界輿論幾乎一邊倒的覺得我們不行了,那么我們究竟遇到了什么問題?如果不搞清楚我們自身的問題,其實很容易亂決策,尤其是企業遇到壓力的時候。我跟一些企業家交流的時候說到四個字:守正出奇。 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遇到困難一定是某個基本功出了問題,守正比出奇更重要。 其實企業都是被自己擊敗的,只有當你守正了,立住之后至多是好一點差一點,然后你再想奇招怎么勝出。尤其是大規模的企業,像小米現在一千多億的營業額、一萬多人的時候,守正非常重要。
我們今年一季度的出貨量是1362萬臺,去年幾個季度的數字都不好,全球出貨量跌出了前五,負面報道很多,甚至今年年初的時候,還有一個評論說“世界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售下滑后,能夠成功逆轉的,小米前途堪憂。” 為什么手機銷量下滑以后很難逆轉?因為這是供應鏈全球高度整合的行業,而且上游也是高度壟斷,技術迭代又非常快,你的成功是需要很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才能達成的。如果大家不看好你就意味著投到給你的支持就減少,就會一步一步滑向深淵。
我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第一個困難, 線上市場遭遇惡性競爭 。 當我們450億美金估值出來以后,所有人都覺得他也能干,只要燒錢就行了。所以在過去兩年時間里,一些同行在手機市場賠的錢是天文數字。
第二個困難, 我們專注線上,但錯過了縣鄉市場的線下換機潮。 小米整個商業模式就是為了高品質、高性價比。高性價比是效率革命,要提高效率在當時的市場情況下只有電商能夠完成小米要的效率。所以我們在過去幾年里面專注于電商,但是有一個天大的缺陷,電商只占商品零售總額的10%,到今天為止90%的人買東西還是在線下買,也就是說就算線上100%是你的,你也只有10%的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小米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戰略如何升級、如何才能勝出,所以我們最痛苦的是如何高效率做線下。
手機行業普遍定價是成本價的2-2.5倍,就是你需要花很多錢才能做的動線下市場。原來我們做電商接近零毛利就可以做,今天做線下的時候定價結構就有問題,我要成本價做電商的同時,又要加100%的價錢做線下,就開始左右手互博、人格扭曲。 所以過去兩年我們都在進行戰略突圍,要么就甘于做一個還算不錯的手機電商公司,要么想辦法提高整個中國零售業的效率,就要有像當年沃爾瑪、Costco創辦時一樣的決心來改變中國的商業業態。
第三個困難, 高速成長帶來的管理挑戰。 各位想一想,一個公司從十幾個人長到超過一萬人,天吶,到處漏水。關于我們做的生意我一再講是“海鮮”生意,半天就要搞定,否則下午就臭了。上次我們小米CFO周受資說,有一個手機公司老板跟他講我們做的是“冰塊”生意,拿出去太陽一曬就沒了。我們的生意很復雜,而且涉及到巨大的現金流、庫存和非常長的周期:訂貨需要提前4個月,庫存周轉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快速成長的公司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其實就是上述三個問題,我覺得這三個問題中最要命的是第二個:商業模式能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