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論股市最新消息,2018年是股市“大年”,這一年,A股不負眾望,創造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下跌史。
去年年末,分析師們還說 “新時代,新牛市”、“敢于樂觀,新驅動,新結構,新高度”,期待A股,結果……滬指全年下跌24.59%,僅次于2008年,為歷史第二大跌幅;深證成指全年下跌34.42%,創歷史第三大跌幅;創業板指全年下跌28.65%,創歷史第二大跌幅。更扎心的是,全球資產表現百年最差,然而與全球主流指數對比,A股墊底。
WIND對全球124個重要指數進行了統計,今年跌幅超過20%的指數有13個,A股指數獨中兩元。深成指是統計范圍內唯一一個跌幅超過30%的重要指數,上證綜指累計跌幅24.26%,排名全球跌幅榜第五。截止12月25日,跌幅大于50%的有459家,占比12.8%,大于30%的達到2005家,占比56.2%,大于20%的2657家,占比74.5%。堅持“手拿菜刀砍電線,一路火花帶閃電”的抄底者,終于悟透了一個詞——刨根問底。意思就是,這一年到頭,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吵吵著要進場抄底,不惜把韭菜連根刨掉,也要追問股市的底到底在哪里。
2018,虧字當頭,同2017年不同,無論機構、游資、散戶、大股東,市場通殺!2019年,市場否極,將迎來一波反彈。但牛市周期仍未到來。
2018年到谷底,2017年,號稱價值投資元年,公募私募,凡是價值投資型基金經理均成為最大贏家。有的券商被“價值投資”沖昏了頭腦,喊出了茅臺要上1.85萬億……
市場這么狂熱程度,不會是價值投資,而是價值投機。于是在去年展望的時候,我們就特別寫了一篇文章:2018年,請不要誤解價值投資。核心論點是:價值投資不是看看市盈率、市凈率就行了,價值投資的核心是對股票做出“正確”的估值,即估算出股票的內在價值,當股價低于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當股價高于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垃圾公司,股價猛跌,跌倒內在價值以下,此時買入叫價值投資。績優股,大藍籌,股價猛漲,漲到內在價值以上,此時買入不叫價值投資。大藍籌暴漲,部分股票遠遠超出“內在價值”,散戶再沖進去就不叫價值投資,叫“價值投機”,公司是好公司,但是股價高估了。
事實證明,進入2018年以來,去年的大牛股,集體隕落。wind數據統計,2013年到2017年末股價漲幅5倍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08家,其中1/3的公司股價在2018年初至今(截至12月19日)跌幅在50%以上。從2015年初到2017年末,三年三倍股總共102只,其中有23只在2018年遭遇腰斬。
1, 基金業績慘淡
截至2018年12月24日,年內虧損超過3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多達291只,其中7只今年成立,若剔除分級B產品,虧損最大的國泰金鑫,年內凈值跌幅高達47.65% 。截至12月23日,388只公墓基金清盤,數量創紀錄,為去年全年的3.7倍,其中第二、三季度,單季清盤數量均已超過去年全年。私募也慘。上半年已有過半百億私募業績告負,8月份百億私募業績全線虧損,前11個月平均虧損達到16.27%。更夸張的是,年內清盤的私募基金數量超過4000只,其中大部分是因為凈值跌破清盤線而被動清盤。就連葛衛東也失手了,混沌投資5只產品凈值跌破清盤線。
2, 大股東虧得一塌糊涂
這一屆A股,連大股東都照割不誤。2018年大A股,3447 家上市公司,僅 2.8% 沒有進行股權質押。股市曾經是最好的提款機,比如說,賈躍亭僅靠PPT就提了100個小目標。可如今提款機不開心了。讓大股東“拿了我的給我吐出來,連自己的也要吐出來”。2018年二季度以來,大股東質押觸及平倉線的風險提示頻發,融資機構處置質押股權、被動減持的公告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正在失去他們的控制權。2018年落幕,今年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易主事件數量創出近10年的新高,達到124起,其中控制權已經完成變更的達97起。當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質押次數比例為1:1:1,創業板整體距離平倉線最近,需要注意的是,創業板還有天量的商譽地雷還沒即將炸響。不只大股東被割,上市公司炒股一樣割!比如說曾經的“股神”上海萊士。老話說的好,淹死的都是會水的。2018年8月21日晚,上海萊士發布半年報稱,上半年凈虧損8.47億元。上海萊士上年同期的凈利潤超過7億元,業績大變臉。
業績巨變的原因,就是股神虧了,公司炒股虧損13.78億元。投資虧損主要因為重倉萬豐奧威和興源環境兩只股票,這兩只股票年內跌幅均超六成。炒股栽了,自己的股票也栽了。12月20日,上海萊士股價創出股票復牌以來的連續第10個跌停,總市值較股票復牌前已經大幅縮水600億元。
3, 游資遭重拳監管
2018行情不好,但游資炒作垃圾股熱情一度高漲。截至12月14日,2018年50家實力游資所在的券商營業部共18684次登上龍虎榜,成交金額為2440.33億元,2017年同期,50家實力游資所在的券商營業部共11330次登上龍虎榜,成交金額為1699.93億元。不過,一些根本的變化,隨著嚴監管出現了。老牌游資開始變得低調了,華泰證券上海武定路證券營業部、國泰君安證券上海江蘇路證券營業部等老牌游資成交明顯下滑。大妖股恒立實業其龍虎榜前幾個交易日的漲停均為不常上榜的營業部席位來回換手,而市北高新無顯著實力游資參與。
老游資選擇“隱退”,一方面是因為個股閃崩頻發、風險較多,另一方面,未來風險上升。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以后拉清單。真正殺死游資的不是市場,而是重拳監管。截至11月,證監會處罰違法違規277件,罰金104億,巨額罰款中有不少就是游資大佬貢獻的。散戶2018年是逃命,2019年心情是絕望,但希望在絕望里醞釀。我們粗略計算一下:2018年,滬深兩市市值蒸發近13萬億。以中證登近期的投資者數據計算,這意味著2018年,平均每位中國股民損失了9.7萬。同花順投資賬單顯示,2018年,93%的投資者虧損,僅有7%的投資者盈利。如果投資者在2018年空倉,都能跑贏絕大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