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特點是什么?消費升級,都被人民的美好生活所驅動。第二個特點,全是跨界。
我們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中國的新興經濟其實是非常有活力的,或者說全球新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不在美國,就在這里,從中國講,中國其實對創新是非常包容。你比如說這個行業,全是跨界,現在在中國拿一個手機,吃喝玩樂都解決了,在歐洲一點可能性都沒有。為什么?因為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創新全是跨界,但歐洲他們都有很強的行業工會的保護,要搞約車平臺,按照出租車司機就走上了街,要搞新零售?他的百貨商場的服務員就走上了街頭。在中國不存在這個問題,中國跟美國是一樣的,是非常開放與創新,尤其是沒有國有企業的地方,那是更開放。所以說對創新我們過去這么多年,其實是非常包容。我們政策對創新的基本態度是什么?你先搞,搞好,我來認可你。搞得不好,我在來收拾你,基本是這么一個觀念。所以說我們還有預期的經濟崛起,我覺得這是結構性筑底。
你在中國找不到你的機會,你在哪里找到機會?
我經常會被人問到問題,當中國經濟出現一些波折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說要不要配個美元資產,要不要換點外匯去炒炒美股,到海外去做什么投資?因為經濟總是有波動,我對這些問題都有標準,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這里。為什么?中國有14億人,美國有3.2億人,日本1.3億,整個歐洲是7億人,歐元區是5億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是8000萬人,我們旁邊號稱第八大經濟體的韓國是5000萬人,全球是70多億,中國都14億。更重要的是什么?中國以每年6~7%的速度還在增長,所以最好的投資機會一定在中國,最好的東西就在這。你在中國找不到你的機會,你在哪里找到機會?
然后我們來看中國的投資,坦率講,現在今年這個投資的壓力是很大的,因為整個融資在收縮,然后因為財政整頓,我們基建投資今年上半年這樣明顯下滑,去年是19%的增長,今年降低到個位數。但是大家注意,我認為基建投資見底了,因為上半年基建財政政策要發力,下半年有可能我們基建投資可能會做反彈,然后房地產,毫無疑問,還會繼續調控,去庫存的任務,基本完成。
什么叫去庫存?我們2017到2018年上半年,我們的很多房地產假設是比較繁榮,繁榮原因是什么呢?跟一個政策有關,叫棚改,或者說要棚改貨幣化,這個政策簡單來講是不錯的。就是我們要改善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民生和他的居住條件,進行這個改造,然后由地方政府給拆遷補錢,讓他去買房就消化庫存。第二個,哪來的錢呢?是國開行?國開行有專項資金給地方政府做棚改,國開行哪來的錢呢?國開行有一個融資工具叫PSL(抵押補充貸款),從央行一共拿了多少錢?3萬億。如果我們把中間的這個環節去掉,(中間的環節就是央行給了國開行,國開行給地方,地方政府給了居民去三四線棚改,買房去庫存,規模是3萬億)就是央行印了三萬億,在三四線。這個全部比例是多少,按照對去年商品房住宅銷售拉動是占21%。因為棚改的比例貨幣化比例占整個比例是60%,因為大部分的東部地區棚改比例很少,大部分的中西部還有很多城市的銷售,很有可能棚改的貢獻可能占比大?,F在是什么概念呢?棚改比例將降低,棚改規劃比較費勁。對于房地產的問題,客觀來講,我認為我們這個市場上的研究是有問題的,我們大部分對于房地產的觀點,都是被情緒所左右。
判斷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判斷房地產就是一句話,這是我們過去十多年房地產研究的一個基本精華,叫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這個核心框架是我在業內最早提出來的,現在已經成為房地產一個非常標準流行的分析框架。我在去年講的比較多的是中國的產能出清已經非常充分了。我們正在站在新的一個產能周期的起點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原來很多傳統行業盈利其實非常不錯,只不過現在因為種種的原因,他沒有進行擴張新的產能。我傾向于在2019年以后,大家都會看到新的的產能擴張。所以中長期來看我對中國經濟我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