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華誼兄弟針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對東陽浩瀚提出的質疑回應稱,“東陽浩瀚業績承諾完成率極高。”
而正是由于這兩次收購,華誼兄弟的商譽大為增加。華誼兄弟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年末商譽賬面原值為30.47億元,其中東陽美拉形成商譽10.47億元,浩瀚影視形成商譽7.49億元。
此前的2013年,華誼兄弟收購張國立的浙江常升股權。按協議計算,2016年浙江常升承諾的稅后凈利潤為3779.5萬元,但公司實際凈利潤僅2500.13萬元。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實控人兄弟二人大筆質押手中股份。2018年6月6日,根據華誼公告,華誼第一大股東、董事長王忠軍共持有公司股份6.12億股,占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總股本的22.07%。王忠軍所持股份累計被質押5.5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86%。第三大股東、總經理王忠磊共持有公司股份1.7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19%。王忠磊股份累計被質押1.4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15%。質押股票合計占其持有量的近九成。
布局粉絲經濟,相關子公司去年虧損
華誼兄弟在2017年年報中稱,公司堅定看好粉絲經濟領域發展前景,并將繼續著眼于粉絲經濟的培養、開發、運營,不斷升級產品及服務、拓展盈利渠道,以開發并滿足市場需要,推動中國粉絲經濟行業發展。
自2014年,華誼兄弟將旗下各子業務整合為影視娛樂、互聯網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四大板塊。在“去電影單一化”的背景下,以游戲、新媒體、粉絲社區、在線發行業務為代表的互聯網娛樂板塊不斷受到華誼兄弟的倚重。
為了發展粉絲經濟,于2012年創建的華誼兄弟新媒體公司在2015年5月更名為華誼兄弟創星娛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誼創星”),2015年9月掛牌新三板,成為“粉絲經濟第一股”。此前,這家公司就是負責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各條業務線的新媒體領域的IP管理、粉絲經濟生態搭建、新媒體營銷矩陣經營、網生IP原創及泛娛樂人才庫儲備等工作。
在最近火熱的《創造101》中,除了王菊等人外,有一名選手叫做戚硯笛,正是華誼兄弟旗下的練習生。2017年華誼兄弟新簽約藝人包括洪可欣、黃俊、徐天豪、王雷、劉海藍、曾夢雪等,正待發展。
今年3月,華誼創星披露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實現營收1.13億元,同比下降37.19%;虧損253.71萬元,相較2016年盈利6590.20萬,由盈轉虧。華誼創星解釋稱,2017年營收下滑主要系公司兩大主營業務面臨調整升級,同時,流量采購成本提升,致使業績大幅下滑。
具體到粉絲經濟業務板塊,該公司稱,與騰訊合作的“星影聯盟”專區存量用戶活躍度有所下降,導致收入同比下滑。
部分利潤來自政府補助,2017年獲補助上億元
華誼兄弟2017年年報顯示,影視娛樂的營收占華誼整體營收比重85.5%,而2016年這項主營業務的占比只有73.12%。互聯網娛樂在2016年時占比達到19.30%,在2017年下滑至7.77%。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營收占比也從7.33%下降到6.56%。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華誼的“看家本領”影視娛樂板塊的營收占比有所增加,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華誼在互聯網娛樂、實景娛樂等方面發展面臨的瓶頸。
對于華誼兄弟未來發展方向,曹海濤建議稱,影視公司大多是“輕資產”模式,沒有能長期帶來穩定收益的“重資產”,風險較大,目前華誼選擇的是“去電影單一化”,多元化發展來抵消電影行業存在的利潤波動,這是相對保守的生存法則,未來,建議華誼繼續進行相關產業鏈布局,最好是將文化和地產相結合,將“輕資產”向“中資產”轉換,讓收益更具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