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家庭作業在很大程度上已淪為家長作業。除了每天的例行檢查、簽字之外,更有各式腦洞大開的“奇葩作業”讓家長們苦不堪言。置之于這樣一種“反常變尋?!钡拇蟊尘跋?,浙江的這所小學果斷叫停家長簽字,無異于是解救家長們于水深火熱之中。
在過往的教育實踐中,讓家長檢查作業并簽字確認,被表述成是“家長伴隨和協助孩子成長的有效手段”云云。相當長時間以來,此舉的正當性、合理性并不曾遭受絲毫質疑。然而,近些年來,事情卻發生了某些微妙的變化。首先,家庭作業的“家長化”成愈演愈烈之勢,深感亞力山大的年輕父母們其抵觸、反彈情緒不斷積蓄;再者,隨著全社會對教育分工、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論的更多認識,“讓家長參與家庭作業”的邏輯基礎變得越來越可疑。
的確,讓家長檢查作業并簽字確認,可以被描述成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可倘若換個角度理解,這一做法又何嘗不是學校單方面的甩鍋和強加于人呢?按照基礎的分工秩序,知識教育、課業督導原本就是學校一方的職責所在。在此過程中,家長們頂多只應該基于自由意愿而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在現實中,許多學校卻習慣了驅使家長過度參與到學生課業之中,甚至大有將個體家庭改造成“第二課堂”之趨勢——于是“檢查作業變成了媽媽的事”,并且所有人都習以為常。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教育教學權,近年越發呈現出越界溢出的傾向。其突出表現,便是動輒對家長群體構成不當支配,并且堂而皇之地占據后者的私人時間。在很多時候,家長們即便在家里、在自己的時間里,也不得不按照老師的“指示”行事。就這樣,學生的課業變成了許多家庭的壓倒性重心。(原標題:叫停家長簽字,是教育分工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