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的對外投資中,房地產、體育和娛樂業是不少中國企業的首選,一些企業動輒以高出實際價值許多的價格投資,有的甚至連外行也看出有“名堂”。這不僅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去年12月,管理層公開表示,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一些企業在力所不逮、甚至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還要去搞大額對外投資,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快對外投資步伐,是依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和國際經濟發展變化,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擴大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升中國經濟的話語權,而不是為了把錢“撒”出去,把錢花在不該投的領域、不該購買的資產、不該收購的股權上。一些企業把投資的重點放在房地產、體育和娛樂等方面,而不注重實體產業,不注重投資效率和風險防范,與“走出去”的戰略初衷相悖。一些企業在投資房地產、體育和娛樂等項目時,不僅價格明顯偏高,價格與價值明顯偏離,而且有時是高負債投資,把隱患留在了國內,把風險拋給了銀行。這樣的對外投資存在很大的風險,甚至有轉移資產的嫌疑。
管理層對非理性投資予以警惕,并對一些投資項目進行真實性調查,不是不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而是為了推動中國企業對外理性投資、專業投資、務實投資,為了讓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能夠行穩致遠。如果不對非理性投資加以控制,不叫停一些非理性投資項目,不僅會留下很多風險,而且可能影響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信心,甚至影響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
在控制非理性投資的同時,對中國企業正常的對外投資,管理層仍然大力支持、積極鼓勵,尤其是對制造業,管理層還在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企業“走出去”。租賃、商務服務和制造業能夠在今年前8個月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中唱主角,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的態度和決心沒有改變,有所改變的只是對對外投資的結構要求更高,真實性要求更強,理性投資的標準更嚴。
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加快對外投資步伐,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做出的選擇。這也是許多發達國家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是發達國家能夠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實現經濟振興和結構調整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尤其是經濟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但中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運行效率不高、核心技術不多、國際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所以迫切需要通過融入世界經濟,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對策,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就是最為有效的辦法之一。(原標題:對外投資重在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