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近兩個月,人民幣匯率漲勢如虹,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熱情高漲,持倉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中央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8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8393.18億元,環比增加153.32億元,為連續6個月增持。其在境內債券托管量達8573.6億元,環比增長158.92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0%。
上證報6日消息,受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誘惑”,境外機構加倉人民幣債券動力十足。伴隨我國宏觀經濟回穩向好和美元指數的疲弱表現,人民幣匯價近期出現了連續補漲,8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上漲逾2%,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逾5%。一位業內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表示:“一年前境外投資人合作談判時問的最多的就是人民幣貶值和跨境資本流動管制,現在大家的顧慮大大降低,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人民幣在5月下旬進入升值通道后,境外機構的債券托管量也開啟快速增長模式,單月增速從5月份的0.3%,提升至6月份的3.75%和7月份的4.5%。
“我國債券收益率本身就比境外高一些,加上人民幣升值,利潤空間不小,這對海外資金形成吸引力。”穆迪大中華區信用研究分析主管、副董事總經理鐘汶權告訴上證報記者。
當然,7月份開通的“債券通”功不可沒。評級機構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俞春江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這為境外機構投資人民幣債券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是近兩月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的重要推動力。”再加上中國債券市場可投資債券品種不斷豐富,較高的收益率對境外投資者較具吸引力。
在嚴監管形勢下,境內外債券利差不斷擴大,2017年中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基本維持在3%以上,美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基本在1%-3%,日本目前維持在0%水平。
反映在持倉量上,國債依然是海外投資者最青睞的品種。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境外機構持有國債4977.57億元,占總持有量的近六成,較上個月增持109.91億元,年初至今增持17%。其次是政策性銀行債,當前持有量達3097.61億元。
“同時,境外投資者對同業存單也產生了興趣。”鐘汶權說,因為相對于境內公司,海外對一些境內大型銀行的了解程度更高,而銀行本身也具有特殊擔保性質,因此海外投資者傾向于持有大額存單。
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依然是影響海外投資者持倉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俞春江判斷,當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基本出清,境內外利差仍將維持相對高位,因而人民幣債券的高投資價值有望延續。數據顯示,當前增持趨勢將延續并有可能提速,預計有數千億美元在未來幾年涌入境內債券市場。
他表示,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的比例還不到2%,仍有相當大的擴容空間。此外,中國債市引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信息披露標準和國際投資要求的接軌、發行人和境外投資人之間的路演等國際化措施,亦有助于境外投資者提高對中國債市及信用風險的了解,從而有望在利率債之外擴大配置范圍至信用債產品,尤其是優質的境內外發行人的高等級信用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