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上證報15日消息,民航、電信、鐵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紛紛向社會資本打開混改大門;江西、吉林、江蘇,跨省對接成了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流行趨勢;強強聯合、吸收合并、上下游整合,央企“三類劃分”下的重組大戲接連不斷;利潤總額增速創2012年以來最高、上半年營收及凈利增幅雙雙超過15%,國企改革的成果初步顯現……從中央企業到地方國資,這一輪國資改革可謂勢大力沉亮點多。
相比即將取得突破的混改,早就全面鋪開的國企重組正收獲著初步的成果。去年,全國國有企業整體實現6.7%的利潤總額增速,為2012年以來最高。隨著產業結構的日趨優化,新的利潤增長點正在形成。2017年上半年,央企總營收同比增長16.8%;凈利潤同比增長18.6%。“國企已經告別了長達6年的去產能和資產負債表調整,正在進入‘新周期’。”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
下一步,國企重組的最大看點或許還是央企間的歸并整合。在中國恒天并入國機集團獲批后,央企數量已降至101家。而據記者了解,未來央企將形成由產業集團(公司)、投資公司、運營公司構成的“三類劃分”,央企數量有望整合重組至90家以內。
今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已明確下一步重組思路:繼續推進央企集團層面重組,重點在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三大領域,探索海外資產整合。同時,央企將以優勢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為平臺,加強企業間相同業務板塊的資源整合。
“近期的央企重組主要配合電力、油氣領域改革,重點為吸收合并(困難企業)。此外,還有一些研究類單位的重組。”一位國資改革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6月以來,已相繼有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停牌籌劃重大無先例資產重組;招商公路換股吸收合并同屬招商局集團的華北高速;央企華僑城擬入主西安飲食和曲江文旅等兩家西安國企。每一宗交易背后,都有央企集團更為深遠的籌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