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評論員梁千里發出評論如下:
近日,關于招聘網站存在的各種問題成了社會公眾熱議的話題,特別是正趕上應屆大學生畢業求職的浪潮,其中大部分人都有網絡求職的經歷,這更讓此問題受到極大關注。
對招聘網站的風險,目前主要集中在對企業資質審核的話題上,一些網站被爆出審核不夠嚴格、使用虛假資料可過關的問題,這當然讓一些用戶感到不踏實。
但如果從整個招聘市場看,有些問題其實并非招聘網站獨有,也不能指望招聘網站的自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實際上,在沒有網絡招聘的時代,同樣有各種虛假招聘信息出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職者急于尋找工作的心理,設置虛假招聘,收取培訓費、服裝費等,曾經也一度引發社會熱點關注。
而進入網絡時代后,各種虛假廣告、不法招聘通過網絡傳播,其實不過是從原來的報紙中縫、電視垃圾時間和電線桿子上遷移到了網絡世界,因此原本會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自然而然地會進入到網絡空間,甚至因為網絡的聚集效應而導致危害進一步增大。
那么回看這些問題在進入網絡時代之前,一方面是發布機構要嚴格審核責任,對招聘單位的真實性和廣告的合法性進行審核,另一方面也要求有監管機構對虛假招聘行為進行監督和處罰,因此打擊各種招聘廣告、中介領域存在的問題。
而進入網絡時代的問題其實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固然招聘網站的運營方有審核、監督的義務,但指望這些網站通過自律來實現安全,恐怕并不現實,網站自己也未必有這個能力。
我們認為目前招聘網站在對招聘信息審核的一個思維死角在于,這些以新科技為驅動力的企業試圖將所有問題交給技術解決,而一旦技術沒有能力識別、篩分有問題的企業和簡歷,往往這個問題就會被擱置、回避。
那么這就需要勞動部門、工商部門乃至公安部門,對這些網站涉及的公民信息保護、虛假招聘鑒別等工作進行服務和引導、約束,從而構建一個良性的外部監管環境,那么即便是某些網站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和意識,也自然會選擇逐步改善或者被市場淘汰。(原標題:網絡招聘風險,不能僅靠企業自律解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