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講話中聯系自己在美經歷,在中國網絡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暴。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5日報道,楊舒平在講話中描述中國空氣污染嚴重,出門都要戴五個口罩,并稱呼吸美國的空氣“新鮮而香甜”,有種“奇妙的奢侈感”,“民主和自由就像新鮮空氣一樣,值得為之奮斗”。
報道稱,一石激起千層浪,楊舒平的話激起中國網絡譴責和媒體評論批評,云南省昆明黨政信息官方微博針對上述講話引起對昆明空氣質量的質疑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昆明四季如春”。許多憤怒的網民還對楊舒平開始了所謂“人肉搜索”,許多批評指這位女留學生對美國聽眾投其所好,說“言論自由并不代表不尊重事實”。
中國外交部在例行的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也表示注意到了有關網絡評論。外交部發言人說:“任何中國公民、對于任何事的表態都應該負責任,不僅是有關中國的問題,對任何問題都應該如此。”
被卷入輿論漩渦的楊舒平在社交媒體發出道歉聲明,并說今后會吸取教訓,說沒有料到自己的演講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對此她深感不安,并說自己無意貶低自己的國家和家鄉,希望今后用自己所學為國家作貢獻。
報道稱,中國網絡的輿論波瀾也受到了主流英文媒體關注,《紐約時報》報道說,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占美國國際學生的1/3,是印度在美留學生的兩倍。報道認為,這件事情說明了隨著中國在海外的留學增多,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會在網上更廣泛傳播,但也會引發來自其他學生或社交媒體用戶的嘲諷甚至威脅。
報道稱,中國社交媒體也有對楊舒平講話較溫和的評論,說她的講話稿是典型的中學生作文水平:觀點草率,口號不少。雖然內容經不起推敲,但被貼上“辱華”的標簽,就有上綱上線之嫌。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在報道中指出,曾有美國智囊學者說過,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在民族心理深處,總把美國當作追趕目標。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試圖在經濟甚至軍事實力上趕超美國。也許是這個原因,比較中美兩國優劣的言論常能觸碰到中國民族心理的敏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