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位私募股權投資從業人士表示,股票類資管產品采取上述方式沒問題,與股權類產品不適用。繳稅申報的一個標準是買賣差價,如果僅按浮盈來算就不合理,因為產品沒有變現。以Pre-IPO相關產品為例,一年內不能退出,之后才能逐步減持。
此外,上述人士稱,關于此前已繳納的稅額,相關部門表示若之后明確目前法規中尚未界定清楚的部分,對于這部分多繳納的稅額也并不能返還,但可進行抵扣。希望能明確可以抵減的期限,類似情況一般是一年,超過此期限就不能抵減。
某些私募機構與投資者的溝通并不充分。一位黃姓私募基金投資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自己并不清楚所投產品要繳納增值稅,相關私募機構也未向其明確告知,也沒有就此與他簽署新合同,公司只是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需要繳納增值稅的消息。
建議出臺實施細則
九鼎投資高級副總裁史巍表示,股權類私募產品主要投資一級市場與二級Pre-IPO,與投資于二級市場的產品情況不同,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實施細則。
廣義禎投資公司董秘田威表示,資管產品增值稅新規要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近日向當地國稅局部門提交《關于私募基金增值稅征收核心問題的報告》。報告提請國家稅務總局評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否屬于證券投資基金的范疇以及稅收優惠適用性,對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身收入與私募基金應稅收入在申報環節加以區別,明確私募基金應稅收入不影響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納稅身份變更和優惠政策的享受。
“希望政策制定部門從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直接融資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制定稅收政策?!比趧搫撏锻顿Y總監董波表示,其公司在管基金還處于投資期,投資期限較長,可達十年,希望稅收政策不至于影響之后的項目退出。
董波認為,一些基金管理人管理能力較差,風控意識一般,可能涉及杠桿融資。他們發行的資管產品期限短,有的會有保本承諾,而為了適應增值稅新規,他們可能會將保本承諾改為抽屜協議.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